《温病条辨》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6)
时间:2011-11-25 09:01来源:未知 作者:中药库 点击:次
24.斑疹阳明证悉具,外出不快,内壅特甚者,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得通则已,不可令大泄,大泄则内陷。 此斑疹下法,微有不同也。斑疹虽宜宣泄,但不可太过, 令其内陷,斑疹虽忌升提,亦畏内陷。方用调胃承气者,避枳
24.斑疹阳明证悉具,外出不快,内壅特甚者,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得通则已,不可令大泄,大泄则内陷。
此斑疹下法,微有不同也。斑疹虽宜宣泄,但不可太过,令其内陷,斑疹虽忌升提,亦畏内陷。方用调胃承气者,避枳朴之温燥,取芒硝之入阴,甘草败毒缓中也。
25.阳明温毒发痘者,如斑疹法,随其所在而攻之。
温毒发痘,如小儿痘疮,或多或少,紫黑色,皆秽浊太甚,疗治失宜而然也。虽不多见,间亦有之,随其所在而攻,谓: 脉浮则用银翘散,加生地、元参。渴加花纷。毒重加金汁、人中黄。小便短加芩连之类。脉沈内壅者,酌轻重下之。
26.阳明温毒杨梅疮者,以上法随其所偏而调之,重加败毒,兼与利湿。
此条当入湿温,因上条温痘连类而及,故编于此,可以互证也。「杨梅疮」者,形似杨梅,轻则红紫,重则紫黑,多现于背部面部,亦因感受秽浊而然。如上法者,如上条治温痘之法。毒甚故重加败毒。此证毒附湿而为灾,故兼与利湿,如萆薢、土茯苓之类。
27.阳明温病,不甚渴,腹不满,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必发黄。黄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受邪太重,邪热与胃阳相搏,不得发越,无汗不能自通,热必发黄矣。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五钱〕、生甘草〔三钱〕、黄柏〔五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方论〕此湿淫于内,以苦燥之,热淫于内,佐以甘苦法也。栀子清肌表,解五黄,又治内烦,黄柏泻膀胱,疗肌肤间热,甘草协和内外。三者其色皆黄,以黄退黄,同气相求也。按又可但有茵陈大黄汤,而无栀子柏皮汤,温热发黄,岂可皆下者哉。
28.阳明温病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渴欲饮水,腹满,舌燥黄,小便不利者,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此与上条异者,在口渴腹满耳。上条口不渴,腹不满,胃不甚实,故不可下。此则胃家已实,而黄不得退,热不得越,无出表之理,故从事于下趋大小便也。
〔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钱〕、栀子〔三钱〕、生大黄〔三钱〕。
水八杯,先煎茵陈减水之半,再入二味,煮成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利为度。
〔方论〕此纯苦急趋之方也。发黄,外闭也。腹满,内闭也。内外皆闭,其势不可缓,苦性最急,故以纯苦急趋下焦也。黄因热结,泻热者必泻小肠,小肠丙火,非苦不通,胜火者莫如水,茵陈得水之精,开郁莫如发陈,茵陈生发最速,蒿出众草,主治热结黄疸,故以之为君。栀子通水源而利三焦,大黄除实热而减腹满,故以之为佐也。
29.阳明温病,无汗,实证未剧,不可下,小便不利者,甘苦合化,冬地三黄汤主之。
大凡小便不通,有责之膀胱不开者,有责之上游结热,有责之肺气不化者。温热之小便不通,无膀胱不开证,皆上游(指小肠而言)热结,与肺气不化而然也。小肠火腑,故以三黄苦药通之。热结则液干,故以甘寒润之。金受火刑,化气维艰,故倍用麦冬以化之。
〔冬地三黄汤方〕甘苦合化阴气法。
麦冬〔八钱〕、黄连〔一钱〕、苇根汁〔半酒杯冲〕、元参〔四钱〕、黄柏〔一钱〕、银花露〔半杯酒冲〕、细生地〔四钱〕、黄芩〔一钱〕、生甘草〔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得利为度。
30.温病,小便不利者,淡渗不可与也,忌五苓八正辈。 &nb sp; 此用淡渗之禁也。热病有余于火,不足于水,惟以滋水泻火为急务,岂可再以淡渗动阳而烁津乎?奈何吴又可于小便条下,特立猪苓汤,乃去仲景原方之阿胶,反加木通车前,渗而又渗乎?其治小便血分之桃仁汤中,仍用滑石,不识何解。
31.温病燥热,欲解燥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也,服之反燥甚。<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