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4)
时间:2011-11-25 09:01来源:未知 作者:中药库 点击:次
〔清燥汤方〕甘凉法。 麦冬〔五钱〕、知母〔二钱〕、人中黄〔一钱五分〕、细生地〔五钱〕、元参〔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加减法〕咳嗽胶痰,加沙参〔三钱〕、桑叶〔一钱五分〕,梨汁〔半酒杯〕,
〔清燥汤方〕甘凉法。
麦冬〔五钱〕、知母〔二钱〕、人中黄〔一钱五分〕、细生地〔五钱〕、元参〔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加减法〕咳嗽胶痰,加沙参〔三钱〕、桑叶〔一钱五分〕,梨汁〔半酒杯〕,牡蛎〔三钱〕,牛蒡子〔三钱〕。
按吴又可咳嗽胶痰之证,而用苏子橘红当归,病因于燥而用燥药,非也;在湿温门中不禁。
15.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护胃承气汤微和之。脉沉而弱者,增液汤主之。
温病下后,邪气已净,必然脉静身凉,邪气不净,有延至数日邪气复聚于胃,须再通其里者,甚至屡下而后净者,诚有如吴又可所云,但正气日虚一日,阴津日耗一日,须加意防护其阴,不可稍有卤莽,是在任其责者,临时斟酌尽善耳。吴又可于邪气复聚之证,但主以小承气,本论于此处分别立法。
〔护胃承气汤方〕苦甘法。
生大黄〔三钱〕、元参〔三钱〕、细生地〔三钱〕、丹皮〔二钱〕、知母〔二钱〕、麦冬〔三钱连心〕。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结粪,止后服,不便,再服。
16.阳明温病,下后二三日,下证复现,脉不甚沉,或沉而无力,止可与增液,不可与承气。
此恐犯数下之禁也。
汪按:邪不传不化,传表传里,因势导之,温热之证,有解表之后,邪复聚表,攻里之后,邪复聚里,或解表之后,邪入于里,攻里之后,邪还于表,甚至温疫邪炽,有下至数十次而后愈者,诚如吴氏所云,总要看其邪正虚实,以定清热养阴之进退。大抵滋阴不厌,频烦攻下,切须慎重,盖下后虚邪,与未下实邪不同,攻下稍缓,断无大害,元气一败,无可挽回也。邪少正虚,但与滋阴,便可涤邪。增液益胃之属酌用,邪虚两停,滋阴之中,略佐涤邪,护胃承气主之。即邪炽正未虚者,亦以增液为主。燥结甚者,间服增液承气,约小其制,方合下后治法。
17.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 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
《经》谓「下不通者死」,盖下而至于不通,其为危险可知,不忍因其危险难治,而遂弃之。兹按温病中下之不通者,共有五因:其因正虚不运药者,正气既虚,邪气复实,勉拟黄龙法,以人参补正,以大黄逐邪,以冬地增液,邪退正存一线,即可以大队补阴而生,此邪正合法法也。其因肺气不降,而里证又实者,必喘促寸实,则以杏仁石膏宣肺之痹,以大黄逐肠胃之结,此脏腑合治法也。其因火腑不通,左尺必现牢坚之脉,小肠热盛,下注膀胱,小便必涓滴,赤且痛也,则以导赤去淡通之阳药,加连柏之苦通火腑,大黄、芒硝、承胃气而通大肠,此二肠同治法也。其因邪闭心包,内窍不通者,前第五条已有先与牛黄丸,再与承气之法。此条系已下而不通,舌短神昏,闭已甚矣。饮不解渴,消亦甚矣。较前条仅仅谵语,则更急而又急,立刻有闭脱之虞,阳明大实不通,有消亡肾液之虞,其势不可稍缓须臾,则以牛黄丸开手少阴之闭,以承气急泻阳明,救足少阴之消,此两少阴合治法也。再此条亦系三焦俱急,当与前第十条用承气陷胸合法者参看。其因阳明太热,津液枯燥,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非增液不可,服增液两剂,法当自下,其或脏燥太甚之人,竟有不下者,则以增液合调胃承气汤缓缓与服,约二时服,半杯沃之,此一腑中气血合治法也。
〔新加黄龙汤方〕苦甘咸法。
细生地〔五钱〕、生甘草〔二钱〕、人参〔一钱五分另煎〕、生大黄〔三钱〕、芒硝〔一钱〕、元参〔五钱〕、麦冬〔五钱连心〕、当归〔一钱五分〕、海参〔二条洗〕、姜汁六匙。<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