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资讯网-百草资讯网! www.baicaozixun.com百草资讯网APP

百草资讯-中药材-中药大全-中药偏方-中医中药房

当前位置: 主页 > 药典 > 千金方 >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时间:2011-10-22 09:36来源:未知 作者:中药库 点击: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 汗不出如溫瘧, 唇口乾善噦, 乳癰缺盆腋下腫痛, 名曰胃實熱也, 瀉胃熱湯方o 梔子人、射干、升麻、茯苓 (各二兩) 、芍藥 (四兩) 、白朮 (五兩) 、生地黃汁、 赤蜜 (各一升)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 汗不出如溫瘧, 唇口乾善噦, 乳癰缺盆腋下腫痛, 名曰胃實熱也, 瀉胃熱湯方o 梔子人、射干、升麻、茯苓 (各二兩) 、芍藥 (四兩) 、白朮 (五兩) 、生地黃汁、 赤蜜 (各一升)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 去滓下地黃汁煮兩沸, 次下蜜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小以意加減o 胃中熱病, 灸三里三十壯,穴在膝下三寸o 胃虛冷o 右手關上脈陽虛者,足陽明經也,病苦脛寒不得臥,惡風寒灑灑o 目急腹中痛虛鳴, (外臺作耳虛鳴) o 時寒時熱, 唇口乾面目浮腫名曰胃虛冷也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 治少氣口苦身體無澤補胃湯方o 防風、柏子人、細辛、桂心、橘皮 (各二兩) 、芎藭、吳茱萸、人參 (各三兩) 、 甘草 (一兩)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為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 補胃虛寒身枯絕諸骨節皆痛人參散方o 人參、甘草、細辛 (各六兩) 、麥門冬、桂心、當歸 (各十分) 、乾薑 (二兩) 、 遠志 (一兩) 、吳茱萸 (二分) 、蜀椒 (三分) o 右十味治下篩, 食後, 溫酒服方寸匕o 喉嚨論第三o 論曰, 喉嚨者脾胃之候也, 重十二兩, 長一尺二寸, 廣二寸, 其層圍十二重, 應十二時, 主通利水穀之道, 往來神氣, 若臟熱, 喉則腫塞氣不通, 烏翣膏主之? 方在第六卷中, 若腑寒, 喉則耿耿如物常欲窒癢痺涎唾, 熱則開之, 寒即通之, 不熱不寒, 依臟調之, 其方具第六卷中o 反胃第四 (脈三條, 灸法三首, 方十六首) o 寸緊尺澀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 吐出者為下之, 故不能食, 設言未止者, 此為胃反 故尺為之微澀o 跌陽脈浮而澀, 浮即為虛, 澀即傷脾, 脾傷即不磨, 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 宿穀不化, 名為胃反, 跌陽脈緊而澀, 其病難治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 治胃虛反食下喉便吐方o 人參 (一兩) 、澤瀉、甘草、桂心 (各二兩) 、橘皮、乾薑 (各三兩) 、 茯苓 (四兩) 、青竹筎 (五兩) 、大黃 (六兩) o 右九味 〔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 一服七合, 日三夜一, 已利者去大黃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 治反胃而渴方o 茯苓、澤瀉、半夏 (各四兩) 、桂心、甘草 (各三兩)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 分三服, 一方入生薑四兩,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6 治胃反吐逆不消食吐不止方o 人參、澤瀉、桂心 (各二兩) 、茯苓 (四兩) 、橘皮、甘草、黃耆 (各三兩) 、 大黃 (一兩半) 、生薑 (八兩) 、半夏 (一升) 、麥門冬 (三升)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二合, 一服八合, 日三夜一o 贏人六合, 已利去大黃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 治胃反朝食暮吐姇訖腹中刺痛此由久冷方o 橘皮 (三兩) 、甘草、厚朴、茯苓、桂心、細辛、杏人、竹皮 (各二兩) 、 檳榔 (十枚) 、前胡 (八兩) o 、生薑 (五兩) 、人參 (一兩)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 (一方有甘皮二兩)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 又方o 橘皮 (三兩) 、白朮、人參 (各二兩) 、蜀椒 (一百二十粒) 、桂心 (一兩) 、 薤白 (一握) o 右六味 〔口父〕咀, 以水二升漬一宿, 內羊肚中縫合, 以三升水煮, 水盡出之,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9 治反胃大驗方o 前胡、生薑 (各四兩) 、阿膠 (一兩) 、大麻人 (五合) 、橘皮 (三兩) 、吳茱萸 (四合) 、桂心 (三寸) 、甘草 (五寸) 、大棗 (十枚) o 右九味 〔口父〕咀,以水三升,酒二升煮取一升七合,分二服o 華佗治胃反,胃反為病, 朝食暮吐,心下堅如杯外,往來寒熱,吐逆不下食,(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胃腑) 117方)
10 此為關上寒澼所作, 將成肺痿治之方o 真珠、雄黃、丹砂 (各三兩) 、朴消 (五兩) 、乾薑 (十累) o 右五味末之, 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三丸, 若小煩者飲水即解, 然無所忌, 神良無比, 一方用桂心一兩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1 治胃反食即吐方o 擣粟米作麵水和作丸如楮子大七枚, 爛煮內醋中細細吞之, 得下便已, 麵亦得用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2 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即嘔吐大半夏湯方o 半夏 (三升) 、人參 (二兩) 、白蜜 (一升) 、白朮 (一升) 、生薑 (三兩)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和蜜揚之二三百下, 煮取一升半,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3 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氣方o 蘆根, 茆根 (各二兩細切) o 右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 頓服之, 得下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4 又方o 燒先死雞胵灰酒服, 男雄女雌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5 又方o 飲白馬尿即止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6 又方o 淘小芥子暴乾為末, 酒服方寸匕, 日三o 反胃食即吐出上氣, 灸兩乳下各一寸, 以差為度o 又灸臍上一寸二十壯o 又灸內踝下三指稍邪向前有穴三壯, (外臺祕要三指作一指)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7 治酢咽方o 麴末 (一斤) 、地黃 (三斤) o 右二味合擣日乾, 以酒服三方寸匕, 日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8 治噫酢咽方o 吳茱萸 (半斤) 、生薑 (三兩) 、人參 (二兩) 、大棗 (十二枚)o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先食服一升,日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9 治食後吐酸水治中散方o 乾薑、食茱萸 (各二兩) o 右二味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 日二, 胃冷服之立驗o 嘔吐噦逆第五 (脈一條、論一首方二十七首、灸法十五首) o 夫吐家, 脈來形狀如新臥起, 陽緊陰數, 其人食已即吐, 陽浮而數亦為吐, 寸口脈緊而芤, 緊即為寒, 芤即為虛, 寒虛相搏, 脈為陰結而遲, 其人即噎, 關上數, 其人則吐, 跌陽脈微而澀, 微即下利, 澀即吐逆, 穀不得入, 跌陽脈浮 胃氣虛, 寒氣在上, 憂氣在下, 二氣並爭, 但出不入, 其人即嘔而不得食, 恐怖如死, 寬緩即差, 嘔而脈弱, 小便復利, 身有微熱, 見厥難治o 論曰, 凡服湯嘔逆不入腹者, 筅以甘草三兩水三升煮取二升服之, 得吐, 但服之不吐, 益佳, 消息定, 然後服餘湯, 即流利更不吐也, 凡嘔者多食生薑, 此是嘔室聖藥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0 半夏湯, 主逆氣心中煩悶氣滿嘔吐氣上方o 半夏 (一升) 、生薑 (一斤) 、茯苓、桂心 (各五兩)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若少氣加甘草二兩一o 名小茯苓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1 前胡湯, 主寒熱嘔逆少氣心下結聚彭亨滿不得食, 寒熱消渴補不足方o 前胡、生薑 (各二兩) 、甘草、朴消 (各三兩) 、大黃 (別浸各二兩) 、茯苓、 麥門冬、當歸、半夏、芍藥、滑石、石膏、栝樓根、黃芩、附子、人參 (各一兩) o 右十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 分四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2 治嘔吐四肢痺冷上氣腹熱三焦不調方o 前胡、芎藭、甘草、當歸、石膏、人參、桂心、橘皮 (各二兩) 、芍藥 (三兩) 、 半夏 (四兩) 、生薑 (五兩) 、大棗 (三十枚)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下黃芩三兩合煮, 取三升, 分三服一方不用黃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3 治嘔吐不止小麥湯方o 小麥 (一升) 、人參、厚朴 (各四兩) 、甘草 (一兩) 、生薑汁 (三合) 、 青竹筎 (二兩半) 、茯苓 (三兩)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 去滓,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4 治嘔而膈上寒豬苓散方o 豬苓、茯苓、白朮 (各三兩) o 右三味治下篩, 以飲方寸匕, 日三, 渴者多飲水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5 治嘔逆胃氣虛邪風熱不下食, 犀角人參飲子方o 犀角、人參 (各三兩) 、薤白 (五兩) 、粟米 (一合)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四升半煮取一升七合, 下米煮飲米熟分四服, 相去七里久進一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6 治春夏時行傷寒, 寒傷於胃胃冷變方o 白茅根 (一升) 、橘皮、桂心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六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 數進服, 盡更合, 有熱去桂o 治諸嘔噦心下堅痞膈間有水痰眩悸者, 小半夏加茯苓湯方, 出第十八卷中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7 治嘔噦方o 人參 (一兩) 、胡麻人 (八合) 、橘皮 (一分) 、枇杷葉 (八兩) o 右四味 〔口父〕咀以水一斗煮枇杷葉取五升下藥煮取三升內麻人稍飲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8 治氣厥嘔噦不得息方o 豉 (一升) 、半夏 (八兩) 、生薑 (二兩) 、人參、前胡、桂心、甘草 (各一兩)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9 又方o 大棗 (十五枚) 、橘皮 (二兩) 、豉 (一升) 、附子 (一枚) 、生薑、 甘草 (各一兩) o 右六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煎取二升, 分三服,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0 治嘔噦方o 蘆根切三升, 以水一斗煮取四升, 分四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1 治卒嘔噦厥逆方o 飲新汲冷水三升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2 治乾嘔噦若手足厥冷者橘皮湯方o 橘皮 (四兩) 、生薑 (半斤) o 右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止更合服之、治傷寒後噦乾嘔不下食生蘆根 (切一升) 、青竹筎 (一升) 、粳米 (三合) 、生薑 (一兩) o 右金味 〔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止服三劑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3 又方o 通草、橘皮 (各二兩) 、生蘆根 (切一升) 、粳米 (三合) o 右四味 〔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4 治乾嘔吐逆涎沫出者方o 半夏、乾薑 (各等分) o 右二味 〔口父〕咀以漿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頓服之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5 治病人乾嘔方o 取羊乳汁飲一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6 治乾嘔方o 酒浸馬屎一宿取汁服之o 乾嘔不止粥食湯藥皆吐不停灸手間使三十壯若四厥脈沈絕不至者灸之o 便通此起死人法o 乾嘔灸心主尺澤亦佳o 又灸乳下一寸三十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7 治噦方o 煮豉三升飲汁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8 又方o 空腹飲薑汁一升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9 又方o 濃煮蘆根汁飲之o 噦灸承漿七壯炷如麥大o 又灸臍下四指七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0 治惡心方o 苦瓠穰并子一升碎, 以酒水三升煮取一升, 頓服須臾吐并下如蝦衣三升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1 又方o 小便百日, 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2 又方o 麻子一升, 熬令香熟擣, 取酒三升熟研濾取一升, 飲盡日二服, 盡一石差, 一切病自能食飲, 不能酒任性多少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3 治食已吐其食方o 大黃 (四兩) 、甘草 (二兩) o 右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 分再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4 治食飲輒吐方o 頓服生熟三升即止o 吐逆嘔不得食, 灸心輸百壯o 吐嘔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者, 灸膈輸百壯o 吐變不得下食, 灸胸堂百壯o 吐逆不得食, 灸巨闕五十壯o 吐逆食不住, 灸胃管百壯, 三報o 吐逆飲食卻出, 灸脾募百壯, 三報, (章門穴也)o吐嘔宿汁吞酸,灸神光一膽募百壯, 三報, (甲乙經云日月瞻募也在期門下五分)o吐逆霍亂吐血,灸手心主五十壯o 噫噦膈中氣閉塞, 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壯o噦噫嘔逆,灸石關百壯o 噎塞第六 (論一首方二十八首) o 五噎丸, 主中久寒嘔逆逆氣,食飲不下結氣不消方,(古今錄驗云五o 噎者氣噎憂噎勞噎食噎思噎氣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噦不徹胸苦痛憂o 噎者天陰苦厥逆心下悸動手足逆冷勞噎者苦氣膈下支滿中填塞令o 手足逆冷不能溫食噎者食無多少惟胸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思噎者心悸o 動喜忘目視此皆憂恚嗔怒寒氣上入胸所致也)o右十味末之,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酒服三丸,日三服,不知,稍加至十丸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5 五噎丸, 主五種之氣皆令人噎方o 人參、半夏、桂心、防風 (一作防葵) 、小草、附子、細辛、甘草 (各三兩) 、 紫菀、乾薑、食茱萸芍藥、烏頭 (各六分) 、枳實 (一角) o 右十四味末之, 蜜丸以酒服如梧子五丸, 日三不知, 加至十五丸, 烏頭半夏相反, 但去一味合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6 竹皮湯治噎聲不出方o 竹皮 (一方用竹葉) 、細辛 (各二兩) 、甘草、生薑、通草、人參、茯苓、麻黃、 桂心、五味子 (各一兩)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竹皮減二升, 去竹皮下藥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7 乾薑湯主飲食輒噎方o 乾薑、石膏 (各四兩) 、栝樓根 (集驗作桔梗) 、人參、桂心 (各二兩) 、 半夏 (一升) 、吳茱萸 (二升) 、小麥 (一升) 、甘草 (一兩) 、 赤小豆 (三十粒)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棗二十枚, 去滓, 合煮取三升, 分三服 (集驗名半夏湯)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8 通氣湯, 主滿氣噎方o 半夏 (八兩) 、生薑 (六兩) 、桂心 (三兩) 、大棗 (三十枚)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 分五服, 日三, 夜二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9 羚羊角湯, 治氣噎不通不得食方o 羚羊角、通草、橘皮 (各二兩) 、厚朴、乾薑、吳茱萸 (各三兩) 、烏頭 (五枚)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0 又方o 杏人、桂心 (各三兩) o 右二味末之, 蜜丸如棗大, 稍稍咽之, 臨食先舍, 彌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1 治卒噎方o 滿口著蜜食之即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2 又方o 捻取飯盆邊零飯一粒食之即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3 又方o 刮舂杵頭細糠含之即下神驗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4 治諸噎方o 常食乾粳米飯, 即不噎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5 又方o 末火炭蜜丸如彈子大含少少咽, 即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6 又方o 老牛涎棗核大水中飲之, 終身不復噎o 論曰, 凡療病者皆以其類, 至如治哽之法, 豈宜以鸕主骨哽, 狸虎治魚哽耶, 至於竹篾薤白爵筋綿蜜等事, 乃可通為諸哽用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7 治諸哽方o 取鹿筋漬之令濡, 合而縈之大如彈丸, 以線繫之, 持筋端吞之入喉推至哽處, 徐徐引之, 哽著筋出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8 又方o 作竹篾刮令滑綿裹, 內咽中令至哽處, 可進退引之, 哽即隨出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9 又方o 用綿二兩, 以蜜煎使熱, 的的爾從外薄哽所在處, 灼瓠以熨綿上, 若故未出, 復煮一段綿以代前, 并以皂莢屑少少吹鼻中, 使得啑, 哽出, (肘後方云治哽百日不出者)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60 又方o 煮薤白令半熟, 少嚼之, 以線繫薤中央, 捉線吞薤下喉至哽處牽引o 哽即出矣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61 治哽咽方o 以虎骨末若狸骨, 服方寸匕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62 又方o 瞿麥末服方寸匕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63 治魚骨哽方o 鸕屎服方寸匕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64 又方o 口稱鸕鸕則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65 又方o 服橘皮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66 又方o 燒魚網灰, 服方寸匕, (必效方云取魚網覆頭立下)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67 治骨鯁在喉眾治不出方o 取糖丸如雞子黃吞之, 不去更吞, 漸大作丸, 可至十丸止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68 又方o 燒虎狼屎服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69 又方o 吞豬膏如雞子, 不差, 更吞差止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0 治食中吞髮咽不去繞喉方o 取亂髮燒末酒服一錢匕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1 治吞錢方o 艾蒿五兩、以水五升煮取一升, 頓服之即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2 又方o 末火炭, 酒服方寸匕, 水服亦得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3 又方o 服蜜三升即出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4 治吞金銀鐶及釵方o 白糖二斤, 一頓漸漸食之, 多食益佳也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5 又方o 吞水銀一兩再服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6 吞鐶及指彄方o 燒雁毛二七枚末服之, 鵝羽亦得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7 吞釵方o 暴令, 萎蒸熟勿切, 食一束即出, 或生麥葉筋縷如法, 皆可用o 但力意多食自消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8 吞銅鐵而哽者方o 燒銅弩牙令赤, 內酒中飲之立愈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9 吞釘針及箭鏃等方o 但多食脂肥肉令飽, 自裹出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0 治吞針方o 取懸針石末, 飲服方寸匕即下, (古今錄驗云今吞針在喉中而服石o 末入腹若合石口中或吸針出耳o 脹滿第七 (論一首、方八首、灸法十一首) o 論曰, 病者腹滿, 按之不痛者為虛, 按之痛者為實也, 夫腹中滿不減, 減不驚人? 此當下之, 舌黃, 未下者下之, 黃自去, 腹滿時減復如故, 此為寒, 當得溫藥, 腹滿口中苦乾燥, 腹間有水是飲, 跗陽脈微弦, 法當腹滿不滿者, 必下部閉塞, 大便難, 兩胠下疼痛, 此虛寒氣從下向上, 當以溫藥服之, 取差, 腹滿轉痛來趣少腹, 為欲自下利也, (一云腹中痛若轉氣下趣少腹為欲自利)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1 溫胃湯, 主胃氣不平時脹咳不能食方o 附子、當歸、厚朴、人參、橘皮、芍藥、甘草 (各一兩) 、乾薑 (五分) 、 蜀椒 (三合)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2 大半夏湯, 主胃中虛冷腹滿塞下氣方o 半夏 (一升) 、大棗 (二十枚) 、甘草、附子、當歸、人參、厚朴 (各二兩) 、 桂心 (五兩) 、生薑 (八兩) 、茯苓、枳實 (各二兩) 、蜀椒 (二百粒)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3 附子粳米湯, 主腹中寒氣脹滿腸鳴切痛, 胸脅逆滿嘔吐方o 附子 (一枚) 、半夏、粳米 (各半升) 、甘草 (一兩) 、大棘 (十枚)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煮米熟, 去滓, 一服一升, 日三, (集驗加乾薑二 厚朴七物湯, 治腹滿氣脹方, 仲景云治腹滿發熱數十日脈浮數飲食o 食故者o 厚朴 (半斤) 、甘草、大黃 (各三兩) 、大棗 (十枚) 、枳實 (五枚) 、 桂心 (二兩) 、生薑 (五兩) o 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取五升, 去滓內大黃煮取四升, 服八合, 日三o 嘔逆者加半夏五合, 利者去大黃寒多首加生薑至半斤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4 厚朴三物湯, 治腹滿發熱數十日, 脈浮而數飲食如故方o 厚朴 (半斤) 、大黃 (四兩) 、陳枳實 (大者五枚) o 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 內大黃煎取三升, 去滓服一升, 腹中轉?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5 不動者更服, 一方加芒消二兩, 治久寒胸脅逆滿不能食吳茱萸湯方o 吳茱萸、半夏、小麥 (各一升) 、甘草、人參、桂心 (各一兩) 、大棗 (二十枚) 、 生薑 (八兩)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6 治虛贏胸膈滿大桂湯方o 桂心 (一斤) 、半夏 (一升) 、生薑 (一斤) 、黃耆 (四兩)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 分五服, 日三夜二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7 治男子卒勞內傷, 汗出中風腹脹, 大飢食不下, 心痛小便赤黃時白大便不利方o 大黃、葶藶、寒水石、栝樓根、苦參、黃連 (各等分) o 右六味末之, 蜜丸以豉汁和飲服如梧子二丸, 日三, 加至十丸o 臚脹脅腹滿, 灸膈輸百壯, 三報o 滿心腹積聚痞痛灸肝輸百壯, 三報o 脹滿水腫, 灸脾輸, 隨年壯, 三報o 腹中氣脹引脊痛, 食飲多, 身贏瘦, 名曰食晦, 先取脾輸, 後取季o 臟腑積聚脹滿, 贏瘦不能飲食, 灸三焦輸, 隨年壯o 脹滿雷鳴, 灸大腸輸百壯三報o 脹滿氣聚寒冷, 灸胃管百壯, 三報, 穴在鳩尾下三寸o 腹脹滿遶臍結痛, 堅不能食, 灸中守百壯, 穴在臍上一寸, 一名水分o 脹滿瘕聚滯下疼冷, 灸氣海百壯, 穴在臍下一寸, 忌不可針, 脹滿氣如水腫狀, 小腹堅如石, 灸膀胱募百壯, 穴在中極臍下四寸o 脹滿腎冷瘕聚洩利, 灸天樞百壯, 穴在臍傍相對橫去臍兩傍各二寸o 痼冷積熱第八 (論四首、方三十首、灸法一首) o 論曰, 凡人中寒者喜欠, 其人清涕出, 發熱色和者善嚏, 凡瞻病者o 未脈望之, 口燥清涕出善嚏欠, 此人中寒, 其人下利, 以裏虛故也o 欲嚏不能, 此人數中痛, 凡寒脈沈弦脈雙弦者寒也, 弦脈狀如張弓弦, 按之不移, 脈收弦者當下其寒, 脈雙弦而遲者心下堅, 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 可下之o 右手寸口脈弦者, 即脅下拘急而痛, 其人濇濇惡寒, 師曰, 遲者為寒澀為無血, 寸口脈微, 尺中緊而澀, 緊即為寒o 微即為虛, 澀即為血不足, 故知發汗而復下之, 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方, 在第十七卷中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8 匈奴露宿丸治寒冷積聚方o 礜石、桂心、附子、乾薑 (各二兩) o 右四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 一服十丸, 日三服, 稍加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9 露宿丸, 主遇冷氣心下結緊嘔逆寒食不消, 并主傷寒晨夜觸寒冷惡氣方o 附子、烏頭、桂心、礜石 (各四兩) o 右四味末之, 蜜丸以酒服如胡豆三丸, 日三, 加至十丸, 藥耐寒冷o 忌熱食近火, 宜冷食飲o 治痼冷風眩寒中手足冷胃口寒臍下冷,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90 百病五勞七傷第一令人能食二強盛三益氣四有子神驗方o 生地黃 (十五斤取汁) 、烏頭 (一百五十枚) 、大豆 (三升半) o 右三味, 以除日 〔口父〕咀烏頭, 以酒一斗半和地黃汁浸烏頭至破日絞去滓, 內豆 至除日出暴之, 有汁更浸而暴之, 至汁盡藥成, 初服從二日起, 可至二十豆, 酒服之, 有病空腹服, 無病食後服, 四時合, 並得二月三月為上時, 藥令人能食益氣強盛有子, 髮白更黑齒落更生, 先病熱人不可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91 治心腹痼冷百治不差方o 麴末 (三升) 、白朮 (五兩) 、乾薑、桂心 (各三兩) 、吳茱萸、蜀椒 (各二兩) o 右六味治下篩, 以米飲服方寸匕, 日二, 不過五劑, 諸冷頓愈無忌空腹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92 治積年冷病方o 蜀椒 (二兩) 、香豉 (一升) o 右二味擣椒為末, 和豉更擣三千杵, 酒服如彈丸大七丸, 日一服, 食前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93 治諸冷極醫所不治方o 馬藺子九升淨治去土, 空腹服一合, 日三, 飲及酒下之, 服訖須臾以食壓之, 服取差乃止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94 赤丸, 主寒氣厥逆方o 茯苓、桂心 (各四兩) o 細辛 (一兩) 、烏頭、附子 (各二兩) 、射罔 (加大棗一枚) o 右六味末之內真朱為色, 蜜丸如麻子, 空腹酒服一丸, 日再, 夜一服, 不知, 加至二丸, 以知為度, 一方用半夏四兩不用桂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95 治胸滿有氣心腹中冷半夏湯方o 半夏 (一升) 、桂心 (四兩) 、生薑 (八兩) o 右三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 一服柒合, 日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96 溫中下氣生薑湯方o 生薑 (一斤) 、甘草 (三兩) 、桂心 (四兩) o 右三味 〔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 服五合, 日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97 甘草湯, 主虛贏惙惙氣欲絕方o 甘草、生薑、五味子 (各二兩) 、人參 (一兩) 、吳茱萸 (一升)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四升煮茱萸令小沸, 去滓內藥, 煮取一升六合, 分二服? 服數劑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98 茱萸消石湯, 主久寒不欲飲食數十年澼飲方o 吳茱萸 (八合) 、消石 (一升) 、生薑 (一斤) o 右三味, 以酒一斗水解令得二斗, 煮藥取四升, 服二升病即下去, 勿更服也, 初下如泔, 後如污泥, 若如沫滓吐者更可服之, 養如乳婦法o 大建中湯, 主心脅中大寒大痛嘔不能飲食, 飲食下咽自知偏從一面下流有聲決決然,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99 若腹中寒氣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而痛其頭不可觸近方o 蜀椒 (二合) 、乾薑 (四兩) 、人參 (二兩) 、糖 (一升)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糖, 微火煮令得一升半, 分三服, 服湯如炊三斗, 米久可飲粥二升許, 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00 大黃附子湯, 治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 此寒也當以溫藥下之方o 大黃 (三兩) 、附子 (三枚) 、細辛 (三兩) o 右三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 分再服o 論曰, 寸口脈弦而緊, 弦即衛氣不行, 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飲食, 弦緊相搏即為寒疝, 跗陽脈浮而遲, 浮即為風虛, 遲即為寒疝, 凡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 穀氣不行而反下之, 其氣必衝不衝者心下則痞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01 寒疝繞臍苦痛發即白汗出, 手足厥寒其脈沈弦, 大烏頭湯主之方o 烏頭十五枚, 熬黑不切,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去滓內白蜜二斤, 煎令水氣盡得二升 強人服七合, 贏人五合, 一服未差, 明日更服, 日止一服, 不可再也, (仲景名二物烏頭煎)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02 烏頭桂枝湯, 主大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 若一身盡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方o 秋乾烏頭 (實中者五枚除去角) 、白蜜 (一斤) o 右二味, 以蜜煎烏頭減半去滓, 以桂枝湯五合解之, 令得一升許, 初服二合, 不? 更進三合, 復不知, 加至五合, 其知者, 如醉狀得吐者, 為中病也, 其桂枝湯方在傷寒中, (外臺方云以水二升半煮桂取一o 升以桂汁和蜜煎合煎之得一升許服又云范汪方云以桂枝湯和煎烏頭煎o 服o 論曰, 凡人患大熱皆須候脈, 若大大熱者, 不得一準方用藥, 皆準病用藥, 大熱不可那者, 當兩倍三倍, 大大熱者, 乃至十倍用之, 乃可制之爾, 有人苦熱不已, 皆由服石所致, 種種服餌不能制止, 惟朴消煎可以定之, 武德中有貴高人師市奴, 謂之金石凌非也, 此方直用二消寒水石石膏可也, 即不勞金, 有金者, 貴高人所加也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03 朴消煎方o 朴消 (一斤) 、芒消 (八兩) 、寒水石 (四兩) 、石膏 (二兩) 、金 (二兩) o 右五味, 先內二消於八升湯中攪之令消, 以紙密封一宿, 澄取清內銅器中, 別擣寒水石石膏碎如豆粒, 以絹袋盛之, 內汁中, 以微火煎之, 候其上有漠起, 以筋投中, 著筋如凌雪凝白, 急下瀉著盆中, 待凝取出, 烈日暴乾, 積熱困悶不已者, 以方寸匕, 白蜜一合和冷水五合攪和令消, 頓服之, 日三, 熱定即止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04 五石湯, 主胃間熱熱病後不除煩悶口中乾渴方o 寒水石、消石、赤石脂、龍骨、牡蠣、甘草、黃芩、栝樓根 (各五分) 、知母、 桂心、石膏 (各三分) 、大黃 (二分)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分四服, 日三夜一, (諸本只有四石)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05 竹葉湯, 主五心熱手足煩疼口乾唇燥胸中熱方o 竹葉、小麥 (各一升) 、知母、石膏 (各三兩) 、黃芩、麥門冬 (各二兩) 、 人參 (一兩半) 、生薑 (五兩) 、甘草、栝樓根、半夏 (各一兩) 、茯苓 (二兩)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煮竹葉小麥取八升, 去滓內藥, 者取三升,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06 分三服老小五服, 半夏湯, 主中客熱心下煩滿氣上大小便難方o 半夏 (一升) 、生薑 (八兩) 、前胡 (四兩) 、茯苓 (五兩) 、甘草 (一兩) 、 黃芩、人參 (各二兩) 、杏人、枳實 (各三兩) 、白朮 (五兩)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 胸中大熱者沈冷服之, 大小便? 加大黃三兩, 一方用梔子人二兩為十一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07 承氣湯, 主氣結胸中熱在胃管飲食嘔逆渴方o 前胡、枳實、桂心、大黃、寒水石、知母、甘草 (各一兩) 、消石、石膏、 栝樓根 (各二兩)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08 治熱氣手足心煩熱如火方o 竹葉 (二升) 、枳實 (三兩) 、青葙子、白前 (各一兩) 、吳茱萸、 黃芩 (各二分) 、栝樓根、麥門冬 (各二兩) 、生薑 (六兩) 、前胡 (一作為藥) 、 半夏 (各五兩)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煮取二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09 地黃煎主熱方o 地黃汁 (四升三合) 、茯神、知母、萎蕤 (各四兩) 、栝樓根 (五兩) 、 竹瀝 (三合一方用竹葉) 、生薑汁、白蜜、生地骨皮 (切各二升) 、石膏 (八兩) 、 生麥門冬 (汁一升)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諸藥取汁三升, 去滓下竹瀝地黃麥門冬汁? 微火煎四五沸, 下蜜汁, 微火煎取六升, 初服四合, 日三夜一, 加至六七合, 四月五月作散服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10 治積熱方o 枳實、黃芩、大黃、黃連 (各三兩) 、芒消 (二兩) o 右五味末之, 蜜丸空心酒服如梧子大三十丸, 加至四十丸, 日一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11 治膈上熱方o 苦參 (十兩) 、玄參 (五兩) 、麥門冬 (三兩) 、車前子 (二兩) o 右四味末之,以蜜丸如梧子,一服十五丸,日二服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胃腑) 117方)
112 細丸,主客熱結塞不流利方o大黃、葶藶 (各三兩) 、香豉 (三合) 、杏人、巴豆(各三分)o右五味末之,蜜丸飲服如梧子二丸,日一服,(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胃腑)117方)
113 以利為度治骨蒸熱贏瘦煩悶短氣喘息鼻日西即發方o 龍膽、黃連、栝樓根 (各四分) 、芒消 (二分) 、梔子 (十枚) 、苦參、大黃、 黃芩、芍藥、青葙子 (各二兩) o 右十味末之, 蜜丸飲服如梧子二丸, 日二, 以知為度, 一方無苦參已下, 止五味? (張文仲為散飲服方寸匕)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14 治骨蒸方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15 天靈蓋如梳大, 炙令黃碎,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 分三服起死人神方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16 又方o 水服芒消一方寸匕, 日二服神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17 又方o取人屎灰,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胃腑) 117方)
<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