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资讯网-百草资讯网! www.baicaozixun.com百草资讯网APP

百草资讯-中药材-中药大全-中药偏方-中医中药房

当前位置: 主页 > 药典 > 千金方 >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时间:2011-10-22 09:33来源:未知 作者:中药库 点击: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 治小腸熱脹口瘡柴胡澤瀉湯方o 柴胡、澤瀉、橘皮 (一方用桔梗) 、黃芩、枳實、旋復花、升麻、芒消 (各二兩) 、 生地黃 (切一升)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下芒消,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 治小腸熱脹口瘡柴胡澤瀉湯方o 柴胡、澤瀉、橘皮 (一方用桔梗) 、黃芩、枳實、旋復花、升麻、芒消 (各二兩) 、 生地黃 (切一升)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下芒消,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2 大黃丸,調小腸熱結滿不通方o 大黃、芍藥、葶藶 (各二兩) 、大戟、朴消 (各三兩) 、杏人 (伍拾枚) 、巴豆 (柒枚)o 右七味末之,密和丸飲服,如梧子大, 大人七丸,小兒二三丸日二o 熱去,日一服o小腸熱滿灸陰都,隨年壯,穴俠中管兩邊相去一寸o小腸泄痢膿血灸魂舍一百壯,小兒減之,穴在俠臍兩邊相去各一寸o(翼六相去一寸)o 灸小腸腧七壯o小腸虛寒o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陽虛者,手太陽經也,病苦顱際,偏頭痛,耳頰痛,名曰小腸虛寒也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小腸腑) 85方)
3 小腸虛寒痛下赤白腸滑腸中懊補之方o 乾薑 (參兩) 、當歸、黃蘗、地榆 (各肆兩) 、黃連、阿膠 (各貳兩) 、 石榴皮 (參枚)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五合, 去滓下膠煮, 取膠烊盡分三服o 舌論第三o 論曰, 凡舌者心主小腸之候也, 舌重十兩, 長七寸, 廣二寸半, 善用機衡, 能調五味也, 凡有所啖, 若多食鹹則舌脈凝而變色, 多食苦則舌皮槁而外毛焦枯, 多食辛則舌筋急而爪枯乾, 多食酸則舌肉肥而唇揭, 多食甘則舌根痛而外髮落, 又曰, 心欲苦, 肺欲辛, 肝欲酸, 脾欲甘, 腎欲鹹, 此五味內合五藏之氣也, 若藏熱則舌生瘡, 引唇揭赤o 若腑寒, 則舌本縮, 口噤唇青, 寒宜補之, 熱宜瀉之, 不寒不熱, 依藏腑調之, 舌縮口噤唇青, 升麻煎主之, 方在第六卷中o 風眩第四 (論三首方十首灸禁法二首) o 徐嗣伯曰, 余少氶家業, 頗習經方, 名醫要治, 備聞之矣, 自謂風眩多途, 諸家未能必驗, 至於此術, 鄙意偏所究也, 少來用之, 百無遺策, 今年將衰暮, 恐奄忽不追, 故顯明證論, 以貽於後云爾o 夫風眩之病, 起於心氣不定, 上蓄實, 故有高風面熱之所為也, 痰熱相感而動風 風心相亂則悶瞀, 故謂之風眩, 大人曰癲, 小兒則為, 其實是一, 此方為治, 方無不愈, 但恐證候不審, 或致差違, 大都忌食十二屬肉, 而賁豚為患, 發多氣? 氣急則死, 不可救, 故此一湯是輕重之宜, 勿因此便謂非患, 所治風胘湯散丸煎,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4 凡有十方o 凡人初發, 宜急與續命湯也, 困急時但度灸穴, 便火針針之, 無不差者, 初得針竟便灸, 最良, 灸法次列於後, 余葉之以來, 三十餘年o 所救活者數十百人, 無不差矣, 後人能曉得此方, 幸勿參以餘術焉o 治風眩發, 則煩悶無知, 口沫出, 四體角弓, 目反上, 口噤不得言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5 續命湯方o 竹瀝 (一升二合) 、生地黃 (汁一升) 、龍齒、生薑、防風、麻黃 (各四兩) 、 防已 (三兩) 、附子 (三分) 、石膏 (七兩) 、桂心 (二兩)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三服, 有氣加附子成一兩, 紫蘇子橘皮半兩, 已服續命湯, 口開四肢尚未好定, 而心中尚不除者, 紫石湯主之, 方在下第五篇, 紫石煮散是也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6 治氣奔急欲絕者賁豚湯方o 吳茱萸 (一升) 、桂心、芍藥、生薑 (各四分) 、石膏、人參、半夏、 芎藭 (各三分) 、生葛根、茯苓 (各六分) 、當歸 (四兩) 、李根皮 (一斤)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清酒八升, 煮取三升, 分作三服, 治語狂錯,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7 或言見鬼, 精神昏亂防已地黃湯方o 防已 (二兩) 、生地黃 (五斤別切勿合藥漬疾小輕用二斤) 、甘草 (二兩) 、桂心、 防風 (各三兩)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一升漬之一宿, 絞汁, 著一面, 取其滓, 著竹簀上, 以地黃著藥滓上, 於三斗米下蒸之, 以銅器承取汁, 飯熟, 以向前藥汁合絞取之, 分再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8 治心中驚悸而四肢緩, 頭面熱, 心痰滿, 頭目眩冒如欲搖動者, 署預湯方o 署預、人參、麥門冬 (各四兩) 、前胡、芍藥、生地黃 (各八分) 、枳實、遠志、 生薑 (各三分) 、茯o 苓 (六分) 、半夏 (五分) 、甘草、黃芩、竹葉 (各一分) 、茯神 (六分) 、 秫米 (三合) o 右十六味 〔口父〕咀, 取江水, 高舉手楊三百九十下, 量取三斗煮米減一斗, 內? 復減九升, 去滓, 下藥煮取四升, 分四服, 無江水處o 以千里東流水代之, 挍手令上頭也, 秦中無江, 涇渭可用, 諸舊灌曰尚取之o 服前湯後, 四體尚不涼冷, 頭目眩動者, 防風湯主之, 此湯大都宜長將服,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9 但藥中小小消息之, 隨冷暖耳仍不除差者, 依此方o 防風、赤石脂、石膏、人參、生薑、、白石脂、寒水石、龍骨、茯苓 (各三分) 、 桂心 (二分) 、紫石 (一分)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凡用井華水者, 取清淨也今用江水, 無泥又無砂穢, 源泉遠涉, 順勢歸海, 不逆上流用以治頭, 必歸於下故也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0 署預煎方o 署預 (二十分) 、甘草 (十四分) 、澤瀉、人參、黃芩 (各四分) 、當歸、白斂、 桂心、防風、麥門冬 (各三分) 、大豆、黃卷、桔梗、芍藥、山茱萸、紫菀、白朮、 芎藭、乾薑、蜀椒、乾地黃 (各二分已上二十銖擣節) 、 生地黃 (十八斤擣絞取汁煎令餘半) 、麻子人 (三升研) 、大棗 (八十枚) 、 蜜 (三升) 、鹿雜髓 (八兩) 、鹿角膠 (八兩) 、 桑根皮 (五升忌岡上自出土者大毒大忌近籬屋垣墻下溝瀆邊者皆不中用) o 右二十七味, 以清酒二斗四升, 煮桑白皮麻子棗得一斗去滓, 乃下地黃汁膠髓蜜, 煎減半, 內前諸藥末煎之, 令可丸如雞子黃, 飲服一枚, 日三, 稍加至三丸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1 治頭目眩冒, 心中煩鬱, 驚悸狂癲, 署預丸方o 署預 (二十八分) 、桂心、大豆、黃卷、鹿角膠 (各七分) 、當歸、神麴、人參、 乾地黃 (各十分) 、防風、黃芩、麥門冬、芍藥、白朮 (各六分) 、 甘草 (二十分) 、柴胡、桔梗、茯苓、杏人、芎藭 (各五分) 、白斂、 乾薑 (各三分) 、大棗 (一百枚取膏) o 右二十二味末之, 合白蜜棘膏丸如彈丸, 先食服一丸, 日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2 治頭目眩運屋轉旋倒者天雄散方o 天雄、防風、芎藭、人參、獨活、桂心、葛根 (各三分) 、白朮、遠志、署預、 茯神、山茱萸 (各六分) 、莽草 (四分) o 右十三味治下篩, 先食, 以菊花酒服方寸匕, 日二, 漸加至三匕以知為度o 菊花酒法o 九月九日取鄧州甘菊花暴乾, 作末, 以米饋中, 蒸作酒, 治心中時恍惚不定者,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3 人參丸方o 上黨人參、鐵精、牛黃、丹砂、雄黃、昌蒲、防風、大黃 (各一兩) 、赤足蜈蚣、 蜥蜴 (各一枚) 、鬼臼 (一兩) o 右十一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 一服七丸, 日三, 夜一, 稍增之o 合藥皆忌見婦人青衣人犬鼠, 勿用青紙, 九合藥皆忌濁穢雞犬六畜喪孝不具足人見之, 用前菊花酒下佳o 灸法, 以繩棋度口至兩邊, 即得口度之寸數, 便以其繩一頭更度鼻o 盡其兩邊兩孔間, 得鼻度之寸數中屈之, 取半, 合於口之全度中屈之, 先頭上迴髮, 當迴髮灸之, 以度度四邊左o 右前後, 當繩端而灸o 前以面為正, 並依年壯多少, 一年凡三灸, 皆須瘡差又灸, 壯數如前, 若連灸, 火氣引上其數處迴髮者, 則灸其近當鼻也, 若迴髮近額者, 亦宜灸, 若指面為瘢則闕其面處, 然病重者亦不得計此也o 食禁o 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犬豬鼠牛o 右十二相屬肉物皆不得食, 及以為藥, 牛黃龍骨齒用不可廢o 嗣伯啟, 嗣伯於方術豈有效益, 但風眩最是愚袁小差者, 常自寶秘o 誓不出手而為作治, 亦不令委曲得法, 凡有此病, 是嗣伯所治未有不差者, 若有病此而死不逢嗣伯故也, 伏願問人立知非嗣伯之自誇, 殿下, 既須此方, 謹封上呈, 嗣伯鄙志尚存, 謹自書寫, 年老目闇, 多不成字, 伏願恕亮, 謹啟o 風癲第五 (論六首, 方三十四首, 針灸法四十八首) o 論曰, 黃帝問曰, 人生而病癲疾者, 安所得之, 歧伯對曰, 此得之在腹中時, 其母有所數大驚也, 氣上而不下, 精氣并居, 故令子發為癲疾, 病在諸陽脈, 且寒且熱, 諸分且寒且熱, 名曰狂之虛脈, 視分盡熱病已而止, 病癲初發, 歲一發不治, 月一發不治, 四五日一發名曰癲疾, 刺諸分, 其脈尤寒者, 以針補? 病已止, 癲疾始生, 先不樂, 頭重直視, 舉目赤, 其作極已而煩心o 候之於顏取手太陽陽明太陰血變而已, 癲疾始發, 而反強, 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陽陽明太陰手太陽血變而已, 癲疾始作, 而引口啼呼 (甲乙作喘悸) 者, 候之手陽明太陽o 右強者, 攻其左, 左強者攻其o 右, 血變而止, 治癲疾者常與之居, 察其所當取之處, 病至視之有過者即寫之, 置其血於瓠壺之中, 至其發時, 血獨動矣, 不動灸窮骨二十壯, 窮骨者尾也o 骨癲疾者, 頷齒諸輸分肉皆滿, 而骨倨強直, 汗出煩悶, 嘔多涎沫o 氣下泄, 不療o 筋癲疾者, 身拳攣, 急脈大刺項大經之本杼, 嘔多涎沫, 氣下洩, 不療o 脈癲疾者, 暴仆, 四肢之脈皆脹而從滿脈盡, 刺之出血不滿俠項, 灸太陽, 又灸帶脈於腰相去三寸諸分肉本輸嘔多涎沫, 氣下洩, 不療o 治癲者, 病發而狂, 面皮厚敦敦者死, 不療o 凡癲發則臥地, 吐涎沫無知, 若強掠起如狂, 及遺糞者, 難療o 癲疾脈搏大滑久自己, 脈沈小急實死, 不療, 小牢急亦不可治, 脈虛可療, 實則死矣, 厥成為癲疾, 五藏不平, 六腑閉塞之所生也, 厥成為癲, 故附厥於此條也, 陰衰發熱厥, 陽衰發寒厥o 論曰, 黃帝問曰, 厥之寒熱者何也, 歧伯對曰, 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 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問曰, 熱厥必起於足下者, 何也, 對曰, 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 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 故陽勝則足下熱也, 問曰, 寒厥必起於五指而上於膝者何, 對曰, 陰氣起於五指之裡, 集於膝而聚於膝上, 故陰氣勝則從五指至膝上寒, 其寒也, 不從外, 皆從內也, 厥或令人腹滿, 或令人暴不知人, 或至半日, 遠至一日乃知人者, 何也, 陰氣盛於上則下虛, 下虛則腹滿, 腹滿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 逆則陽氣亂, 亂則不知人, 巨陽之厥, 腫首頭重, 足不能行, 發為眴仆, 陽明之厥, 癲疾欲走呼, 腹滿o 不得臥, 面赤而熱, 妄見而妄言, 少陽之厥, 暴聾, 頰腫而熱, 痛, 髀不可? 太陰之厥, 腹滿脹後不利, 不欲食, 食則嘔, 不得臥, 少陰之厥, 舌乾溺赤, 腹滿心痛, 厥陰之厥少腹腫痛, 腹脹涇溲不利, 好臥屈膝, 陰縮腫胻內 (一作外) 熱o 盛則瀉之, 虛則補之, 不盛不虛, 以經取之, 上寒下熱, 先刺其項太陽久留之已則火熨項與肩甲, 令熱下冷乃止, 所謂推而上之者也, 上熱下寒, 視其虛脈而陷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而止, 所謂引而下之者也o 刺熱厥者, 留針反為寒, 刺寒厥者, 留針反為熱, 刺熱厥者二陰一陽, 刺寒厥者二陽一陰, 所謂二陰者, 二刺陰也, 所謂二陽者, 二刺陽也o 論曰, 溫病熱入腎中亦為痙, 小兒病熱盛亦為痙, 凡風瘖暴尸厥參服厭鬼不寤皆相似, 甲粉察之, 故經言久厥則成癲, 是以知似也o 論曰, 癲病有五, 一曰陽癲, 發時如死人, 遺溺, 有頃乃解, 二日陰癲, 坐初生小時臍瘡未愈, 數洗浴, 因此得之, 三日風癲, 發時眼目相引, 牽縱反急強羊鳴, 食須方解, 由執作汗出當風, 因以房室過度, 醉飲飽滿行事, 令心氣逼迫, 短氣脈悸得之, 四日濕癲, 眉頭痛身重, 坐熱沐髮, 濕結腦, 汗未 得之, 五日馬癲, 發時反目口噤o 手足相引, 身皆熱, 坐小時膏氣腦熱不和得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4 治五癲方o 銅青、雄黃、空青、水銀 (各一兩) 、石長生、茯苓、豬苓、白芷、白斂、 白薇人參 (各二兩) 、卷柏、烏扇 (各半兩) 、硫黃 (一兩半) 、 東門上雞頭 (一兩) o 右十五味末之, 以青牛膽和著銅器中於中五斗大豆上蒸之, 藥成服如麻子三十丸, 日再夜一, 服者先食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5 治風癲掣瘲口眼張大, 口中出白沫, 或作聲, 或死不知人, 虎睛丸方o 虎晴 (一具酒浸一宿灸之) 、防風、秦艽、防葵、龍齒、黃芩、雄黃、防已、 山茱萸、茯苓、鐵精、鬼臼、人參、乾地黃 (一方云乾薑) 、大黃、銀屑、 牛黃 (各四分) 、獨活、遠志、細辛、貫眾、麝香、白斂 (一作白薇) 、升麻、 白鮮皮 (各三兩) 、茯神、石膏、天雄 (各五兩) 、鬼箭露、蜂房 (各二分) 、 寒水石 (六分) 、蛇蛻 (一尺) o 右三十二味末之, 蜜和酒服十五丸, 梧子大, 日再, 稍加至二十五丸神方, (千金藥名大鎮心丸主諸所不療者)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6 凡癲發之候, 其狀多端, 口邊白沫, 動無常者方o 秦艽、人參、防葵 (一作防風) 、茯神 (一作牡丹) 、甘草 (各二兩) 、 鈆丹 (二兩) 、貫眾 (一枚)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半,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7 治風癲失性顛倒欲死五癲驚雄雌丸方o 雄黃、雌黃、真珠 (各一兩) 、鈆 (二兩熬令成屑) 、丹砂 (一分) 、 水銀 (八分) o 右六味末之, 以蜜擣三萬杵, 丸如胡豆, 先食, 服二丸, 日二, 稍加以知為度, (古今錄驗云療五癲牛癲則牛鳴馬癲則馬鳴狗癲則狗鳴羊癲o 則羊鳴雞癲則雞鳴病五癲狂病者腑臟相引盈氣起寒厥不識人氣靜瘈瘲o 吐沫久而得蘇者o )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8 續命風引湯, 治中風癲眩, 不知人狂言舌腫出方o 麻黃、芎藭、石膏、人參、防風 (各三兩) 、甘草、桂心、獨活 (各二兩) 、防已、 附子、當歸 (各一兩) 、杏人 (三十枚) 、陳薑 (五兩一本無陳字) o 右十三味 〔口父〕咀, 以酒三升水一斗合, 煎取四升, 分四服, 日三, 夜一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19 紫石煮散, 治大人風引, 小兒驚瘈瘲, 日數十發, 醫所不藥者方o 紫石英、滑石、白石脂、凝水石、石膏、赤石脂 (各六兩) 、大黃、龍骨、 乾薑 (各四兩) 、甘草、桂心、牡蠣 (各三兩) o 右十二味, 治下篩為麤散, 盛以韋囊, 懸於高涼處, 欲用取三指撮o 以新汲井水三升, 煮取一升二合, 大人頓服, 末百日兒服一合, 未能者綿沾著口中 熱多者日四五服, 以意消息之, (深師方只龍骨乾薑牡蠣滑石白石脂五味) 治百二十種風癲驚狂,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20 及發即吐沫不識人者, 四月五月宜服煮散方o 紫石英、芍藥、龍骨 (一本用黃芩) 、麻黃、青石脂、當歸、甘草、桂心、人參、 栝樓根、白鮮皮 (各三兩) 、牡蠣 (三兩) 、大黃 (五兩) o 右十三味治下篩為麤散, 分作七裹, 每以大棗十枚, 水三升, 煮取二升半下一裹大棗汁中煎取一升去滓, 頓服, 相去七日一服, 服訖即差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21 治癲厥時發作方o 防葵、代赭、人參、鈆丹、釣藤、茯神、雷丸、虎骨、遠志、桂心、防風、白殭蠶、 生豬齒 (各六分) 、卷柏、莨菪子、光明砂、升麻、附子、牡丹、龍齒 (各一分) 、 牛黃 (二分) 、蚱蟬 (十四枚) 、蛇蛻皮、白馬眼睛 (各一具) 、白斂 (四分) o 右二十五味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 日二, 亦可為丸, 服良驗, 芎藭湯,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22 治風癲引牽痛, 發作則吐, 耳如蟬鳴方o 芎藭、本、茹 (各五兩) o 右三味 〔口父〕咀, 內酒一斗, 煮取三升, 頓服之, 贏者分再服, 取大汗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23 治風癲方o 葶藶子、鈆丹、栝樓根、虎掌、烏頭 (各三分) 、白朮 (一分) 、蜀椒、大戟、 甘遂、天雄 (各二分) 、鴟頭 (一枚) 、鐵精、茹 (各一兩) o 右十三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 服二丸, 日三, 湯酒下之, (經心錄名鴟頭丸)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24 治癲痸瘲方o 飛鴟頭 (二枚) 、鈆丹 (一斤) o 右二味末之, 蜜丸先食服三丸, 日三, 劇者夜一, 稍加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25 治風癲方o 莨菪子三升, 擣篩, 酒一斗, 漬半日, 絞去之, 湯中煎之, 可丸, 先食服如小豆二丸, 加至梧子二丸, 以知為度, 額上手中從文理中赤起, 是知也, 無此候且服, 病日發者三日愈, 間日發者十日愈, 五日發者二十日愈, 半歲發者一月愈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26 又方o 又門冬 (十斤) 、地黃 (三十斤) o 右二味擣, 取汁作煎, 服之差o 天門冬酒通治五臟六腑大風洞泄虛弱, 五勞七傷, 癥結滯氣, 冷熱諸風癲惡疾, 耳聾頭風, 四肢拘攣猥退歷節, 萬病皆主之, 久服延年輕身, 齒落更生,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27 髮白更黑方o 天門冬與百部相似, 天門冬味甘兩頭方, 百部細長而味苦, 令人利o 擣絞取汁一斗, 漬麴二升, 麴發, 以糯米二斗, 准家醞法造酒, 春夏極冷下飯, 秋冬溫如人肌酘之, 酒熟, 取清服一盞常令酒氣相接, 勿至醉吐, 慎生冷酢滑雞豬魚蒜, 特慎鯉魚亦忌油膩, 此是一斗汁法o 餘一石二石亦准此以為大率, 服藥十日覺身體隱疹大癢, 二十日更大癢, 三十日乃漸止, 此皆是風氣出去故也, 四十日即覺身心朗然大快, 似有所得, 五十日更覺大快, 當風坐臥, 覺風不著人, 身中諸風悉盡, 用米法, 先淨淘米, 暴炕令乾, 臨欲用時, 更別取天門冬汁漬米乾漉炊之, 餘汁拌飯, 甚宜密封, 取天門冬汁法, 淨洗天門冬, 去心皮, 乾漉去水, 切擣壓, 取汁三四遍令滓乾如草乃止, 此酒初熟味酸, 仍作臭泔腥氣, 但依式服之, 久停則香美, 餘酒皆不及也, 封四七日佳, 凡八月九月即少少合, 至十月多俉, 擬到來年五月三十日以來, 相續服之, 春三月亦得合, 入四月o 不得合, 服酒時若得散服, 得力更倍速, 散方如左o 天門冬去心皮, 暴乾, 擣, 篩, 作末, 以上件酒服方寸匕, 日三, 加至三匕, 久服長生, 凡酒亦得服o 大人癲, 小兒驚, 灸背第二椎, 及下窮骨兩處, 以繩度, 中折繩端一處是脊骨上也, 凡三處畢復斷繩作三折, 令各等而參合如ㄙ字, 以一角注中央灸, 下二角俠脊兩邊, 便灸之, 凡五處也, 故畫圖法以丹注所灸五處 各百壯, 削竹皮為度, 勝繩也o 卒癲、灸陰莖上宛, 宛中三壯, 得小便通, 即差, (千金翼云當尿孔上是穴) o 又灸陰莖頭三壯o 又灸足大指上聚毛中七壯o 又灸囊下縫二七壯o 又灸兩乳頭三壯o 又灸督脈三十壯, 三報穴在直鼻中上入髮際o 又灸天百會各漸灸三百壯, 炷惟小作o 又灸耳上髮際各五十壯o 論曰, 黃帝問曰, 有病怒狂者, 此病安生, 歧伯對曰, 生於陽, 曰陽何以使人狂 曰陽氣因暴折如難決, 故善怒, 病名曰陽厥, 問曰, 何以知之, 對曰陽明常動太? 少陽不動, 不動而動, 大疾此其候也o 曰治之奈何, 曰衰其食即已, 夫食入於陰, 長氣於陽, 故奪之食即已, 使之服以生鐵落為後飯, 夫生鐵落者下氣疾o 論曰, 凡發狂則欲走, 或自高賢稱神聖, 皆須備諸火灸, 乃得永差耳, 若或悲泣呻吟者, 此為邪非狂, 自依邪方治之, 邪入於陽則為狂o 邪入於陰則為血痺, 邪入於陽, 傳即為癲痙, 邪入於陰, 傅則為痛瘖, 陽入於陰病靜, 陰入於陽病怒o 甲湯, 治邪氣, 夢寐寤時, 涕泣不欲聞人聲, 體中酸削, 乍寒乍熱, 腰脊強痛 腹中拘急, 不欲飲食, 或因疾病之後, 勞動疲極, 或觸犯忌諱眾諸不節婦人產生之後, 月經不利, 時下青赤白, 肌體不生肉, 虛贏瘦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28 小便不利, 或頭身發熱, 旋復解散, 或一度交接, 彌日困極, 藥皆主之方o 甲 (七枚) 、甘草、白薇 (一作白芷) 、貝母、黃芩 (各二兩) 、防風 (三兩) 、 麻黃、芍藥、白朮 (各二兩半) 、凝水石、桂心、茯苓、知母 (各四兩) 、 石膏 (六兩) o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二斗, 煮取四升, 溫服一升, 日三夜一, 治男子得鬼(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29 所見驚怖欲走, 時有休止, 皆邪氣所為, 不能自絕九物牛黃丸方o 牛黃 (土精一云火精) 、荊實 (人精) 、曾青 (蒼龍精) 、玉屑 (白虎精) 、 雄黃 (地精) 、空青 (天精) 、赤石脂 (朱雀精) 、玄參 (玄武精) 、 龍骨 (水精各一兩) o 右九味名曰九精, 上通九天,下通九地,下篩,蜜和服,如小豆,先食吞一丸,日三服稍加,以知為度,(千金翼云凡邪病當服五邪湯九精丸差) o十黃散, 治五臟六腑血氣少,亡魂失魄,五臟覺不安, 忽忽喜悲, 心中善恐怖,(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30 如有鬼物, 此皆發於大驚, 及當風從高墮下落水所致, 悉主之方o 雄黃、人參 (各五分) 、黃芩、大黃、桂心、黃耆、黃蘗、細辛 (各三分) 、黃連、 黃昏、蒲黃、麻黃 (各一分) 、黃環、澤瀉、山茱萸 (各二分) o 右十五味治下篩, 未食溫酒服方寸匕, 日三, 不知, 加至二匕, 贏劣者更加人參五分合十分, 一方有生黃二分, (崔氏有蜀椒五分乾薑四分) o 別離散, 治男女風邪, 男夢見女, 女夢見男, 悲愁憂恚, 怒喜無常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31 或半年數月一發動者方o 桑上寄生, 白朮 (各三兩) 、桂心、茵芋、天雄、菖蒲、細辛、茜根、附子、 乾薑 (各一兩) o 右十味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 日三, 合藥勿令婦人雞犬及病者病者家人知見, 令邪氣不去, 禁之為驗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32 治鬼魅四物鳶頭散方o 東海鳶頭 (是由酸根) 、黃牙石 (一名金牙) 、莨菪子、防葵 (各一分) o 右四味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 飲令病人見鬼, 加防葵一分, 欲令知鬼主者, 復增一分, 立有驗, 防葵莨菪並令人迷惑恍惚如狂, 不可多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33 五邪湯, 主邪氣啼泣或歌或哭方o 禹餘糧、防風、桂心、芍藥、遠志、獨活、甘草、白朮、人參、石膏、牡蠣、 秦艽 (各二兩) 、防已、昌蒲、雄黃 (深師作黃丹) 、茯神、蛇蛻 (各一兩) o 古十七味 〔口父〕咀, 以水二斗, 煮取四升, 分四服, 亦可如煮散法服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34 茯神湯, 主五邪氣入人體中, 見鬼妄語, 有所見聞, 心悸跳動, 恍惚不定方o 茯神、人參、昌蒲、茯苓 (各三兩) 、赤小豆 (四十枚)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35 人參湯, 主風邪鬼氣, 往來發作, 有時或無時節方o 人參、防風、烏頭、乾薑、澤瀉、狗脊、遠志、附子、栝樓根 (千金翼作桔梗) 、 黃芩、獨活 (各五分) 、秦艽、牡蠣、五味子、前胡、細辛、石膏、芎藭、蜀椒、 牛膝、甘草、石南、桂心、麻黃、竹皮、白朮、山茱萸、橘皮、 桑根白皮 (各十八銖) 、茯苓、鬼箭 (各十二銖千金翼作澤蘭) 、大棗 (十六枚) o 右三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六升酒六升合, 煮取四升, 分五服, 日三, 夜二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36 虎睛湯, 主狂邪發無常, 被頭大喚欲殺人, 不避水火方o 虎睛 (一具) 、茯苓、桂心、防風 (各三兩) 、獨活、甘草、人參、 天雄 (各一兩) 、霧蜂房 (一具) 、鴟頭 (一具) 、石長生 (十分) 、 楓上寄生 (五分)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37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三升分四服, 日三夜一, 又方o 防葵、人參、貫眾 (各五兩) 、防風、桂心 (各三兩)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四服, 亦可稍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38 又方o單服苦參五斤,蜜和丸,如酸棗十丸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小腸腑) 85方)
39 治風邪方o 迥陸根三十斤, 去皮細切以水八斗, 東向, 煎減半, 去滓更煎, 令可丸服如梧子一丸, 勿令, 一切人見, 合時莨菪方亦良, 又服大豆紫湯汗出佳, (莨菪方出此篇前紫湯方出第八卷中)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40 又方o 燒蝦蟆末水服, 方寸匕,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41 又方o燒人屎灰酒服,慎生冷酢滑豬雞魚蒜等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42 又方o 以水服伏龍肝方寸匕,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43 治百邪鬼魅方o 服頭垢小豆大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44 治魅方o 水服鹿角末, 方寸匕,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45 又方o 水服獺肝末,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46 治狐狸諸色精魅與人作種種惡怪, 令人恐怖狂癲風邪方o 雄黃 (六斤) 、油 (一斗二升) o 右二味破雄黃如碁子大, 鐺中以盆合頭作, 微火, 九日九夜煎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47 不得少時火絕, 亦不得火冷火熱, 火微不絕, 神驗, 治卒發狂方o 臥其人著地, 以冷水淋其面, 終日淋之良o 治諸橫邪癲狂針灸圖訣o 論曰, 凡諸百邪之病, 源起多途, 其有種種形相, 示表癲邪之端, 而見其病, 或有默默而不聲, 或復多言而謾說, 或歌, 或哭, 或吟, 或笑, 或眠, 坐溝渠? 噉食糞穢, 或裸形露體, 或晝夜遊走, 或嗔罵無度, 或是蜚蟲精靈, 手亂目急, 如斯種類癲狂之人, 今針灸與方藥並主治之, 凡占風之家, 亦以風為鬼斷o 扁鵲曰, 百邪所病者, 針有十三穴也, 凡針之體, 先從鬼官起, 次針鬼信, 便至鬼壘, 又至鬼心, 未必須併針, 止五六穴即可知矣, 若是邪蠱之精, 便自言? 論其由來往驗有實, 立得精靈, 未必須盡其命o 求去與之, 男從左起針, 女從o 右起針, 若數處不言, 便遍穴針也, 依訣而行針灸等處並備主之, 仍須依掌訣捻目治之, 萬不失一, 黃帝掌訣, 別是術家秘要, 縛鬼禁劾五岳四瀆, 山精鬼魅, 並悉禁之, 有目在人兩手中十指節間, 第一針人中, 名鬼宮, 從左邊下針o 右邊出, 第二針手大指爪甲下, 名鬼信, 入肉三分, 第三針足大指爪甲下, 名鬼? 入肉二分, 第四針掌後橫文, 名鬼心入半寸, (即太淵穴也) , 第五針外踝下白肉際足太陽, 名鬼路, 火針七, 三下, (即申脈穴也) 、 第六針大椎上入髮際一寸, 名鬼枕, 火針七, 三下, 第七針耳前髮際宛, 宛中耳垂下五分, 名鬼床, 火針七, 三下, 第八針承漿o 名鬼市, 從左出o 右, 第九針手橫丈上三寸兩筋間, 名鬼路, (即勞官穴也) o , 第十針直鼻上入髮際一寸, 名鬼堂, 火針七三下, (即上星穴也) o , 第十一針陰下縫灸三壯, 女人即玉門頭, 名鬼藏, 第十二針尺澤橫文外頭接白肉際, 名鬼臣, 火針七, 三下, 此即曲池, 第十三針舌頭一寸, 當舌中下縫, 刺貫出舌上, 名鬼封, 仍以一板橫口吻, 安針? 令舌不得動, 已前若是手足皆相對, 針兩穴, 若是孤穴, 即單針之o 邪鬼妄語, 灸懸命十四壯, 穴在口唇裹中央絃絃者是也, 一名鬼祿, 又用剛力決斷絃絃乃佳o 邪病臥, 暝暝不自知, 風府主之, 一名鬼穴o 邪病大喚罵詈走, 灸十指端, 去爪一分, 一名鬼城o 邪病鬼癲四肢重匆上主之, 一名鬼門o 邪病犬喚罵走遠, 三里主之, 一名鬼邪o 邪病四肢重痛諸雜候, 尺澤主之, 尺中動脈, 一名鬼受o 邪病語不止及諸雜候, 人中主之, 一名鬼客廳o 凡人中惡先押鼻下是也o 倉公法狂不識人, 癲病眩亂, 灸百會九壯o 狂走掣瘲, 灸玉枕上三寸, 一法頂後一寸灸百壯o 狂走癲疾, 灸頂後二寸十二壯o 狂邪鬼語, 灸天九壯o 狂哭泣, 灸手逆注三十壯, 穴在左o 右手腕後六寸o 狂走驚, 灸河口五十壯, 穴在腕後陷中動脈是, 此與陽明同也o 狂癲風吐舌, 灸胃管百壯, 不針o 狂走癲疾, 灸大幽, 百壯o 狂走癲, 灸季肋端三十壯o 狂言恍惚, 灸天摳百壯o 狂邪發無常, 被頭大喚欲殺人, 不避水火, 及狂言妄語, 灸間使三十壯, 穴在腕後五寸臂上兩骨間, (亦灸驚恐歌哭) 狂走喜怒悲泣, 灸目覺 (一作巨攪) , 隨年壯, 穴在背上甲內側及手所不及者, 骨芒穴上, 捻之痛者是也o 狂邪鬼語, 灸伏兔百壯o 悲泣鬼語, 灸天府五十壯o 悲泣邪語, 鬼忙歌哭, 灸慈門五十壯o 狂邪驚病, 灸承命三十壯, 穴在內踝後上行三寸動脈上, 亦灸驚狂走o 狂癲風驚厥逆心煩, 灸巨陽五十壯o 狂癲鬼語, 灸足太陽四十壯o 狂走驚恍惚, 灸足陽明三十壯o 狂癲易疾, 灸足少陽隨年壯o 狂走癲厥如死人, 灸足大指三毛中九壯, (翼玄灸大敦) o 狂走易罵, 灸八會隨年壯, 穴在陽明下五分, 狂痲驚走風恍惚嗔喜o 罵笑歌獸鬼語? 悉灸腦戶風池手陽明太陽太陰足陽明陽蹻少陽太陰陰蹻足跟, 皆隨年壯, 驚怖心忪, 少力, 灸大橫五十壯o 狂風罵詈槌斫人, 名為熱陽風, 灸口兩吻邊口處赤白際各一壯o 又灸陰囊縫三十壯, 令人立以筆正注當下已臥核卵上灸之, 勿令近前中卵核, 恐害陽氣也o 狂走刺人, 或欲自死, 罵詈不息, 稱神鬼語, 灸口吻頭赤白際一壯o 又灸兩肘內屈中五壯, 又灸背胛中間三壯, 報灸之倉公法神效o 卒狂言鬼語, 以甑帶急合縛兩手大指, 便灸左o 右下, 對屈肋頭兩處火俱起, 各七壯, 須臾鬼自道姓名, 乞去, 徐徐問之, 乃解其手焉o 卒中邪魅恍惚振噤, 灸鼻下人中及兩手足大指爪甲, 本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各七壯, 不止十四壯, 炷如雀矢大o 卒狂鬼語, 針其足大拇指爪甲下, 入少許即止o 風邪, 灸間使隨年壯, 又灸承漿七壯, 又灸心輸七壯, 及灸三里七壯o 鬼魅, 灸入髮一寸百壯, 又灸間使手心各五十壯o 狐魅合手大指縛指, 灸合間三七壯, 當狐鳴即差o 風虛驚悸第六 (方二十三首)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48 遠志湯,主心氣虛,驚悸喜忘,不進食,補心方o 遠志、乾薑、鐵精、桂心、黃耆、紫石 (各參兩) 、防風、當歸、人參、茯苓、甘草、芎藭、茯神、羌活 (各貳兩) 、麥門冬、半夏 (各肆兩) 、五味子 (貳合) 、大棗 (拾貳枚) o右十八味 〔口父〕咀,以水一斗三升, 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一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49 遠志湯, 治中風心氣不足驚悸,言語謬誤,恍惚憒憒, 心煩悶耳鳴方o 遠志、黃耆、茯苓、甘草、芍藥、當歸、桂心、麥門冬、人參 (各貳兩) 、獨活 (肆兩) 、生薑 (伍兩) 、附子 (壹兩) o 右十二味〔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服八合, 人贏可服五合o日三,夜一,一方無桂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50 茯神湯, 治風經五臟大虛驚悸, 安神定志方o 茯神、防風 (各參兩) 、人參、遠志、甘草、龍骨、桂心、獨活 (各貳兩) 、細辛、 乾薑 (各陸兩) 、白朮 (壹兩) 、酸棗 (一升)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51 治風虛滿, 頸項強, 心氣不定, 不能食, 茯神湯方o 茯神、麥門冬 (各肆兩) 、人參、羌活、遠志、當歸、甘草、紫石、 五味子 (各一兩) 、半夏、防風、黃耆 (各三兩) 、生薑 (五兩) 、酸棗 (三升) o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煮酸棗, 取一斗, 去棗, 內餘藥煎取三升半? 日三夜二o 補心湯, 主心氣不足, 其病苦驚悸汗出, 心中煩悶短, 喜怒悲憂悉不自知,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52 常苦咽喉痛, 口唇黑, 嘔吐血, 舌本強, 不通水漿方o 紫石英, 茯苓、人參、遠志、當歸、茯神 (深師作桂) o ) 、甘草、紫菀 (各二兩) 、麥門冬 (一升) 、赤小豆 (三合) 、大棗 (三十枚)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補心湯, 主心氣不足, 多汗, 心煩, 喜獨語, 多夢不自覺, 咽喉痛時吐血,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53 舌本強水漿不通方o紫石英 (研) 、茯苓、人參、桂心 (各二兩) 、麥門冬 (三兩) 、紫菀、甘草 (各一兩) 、赤小豆 (二十四枚) 、大棗 (七枚) o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春夏服之佳,補心湯治奄朝差暮劇,驚悸心中憧憧,胸滿不下食陰陽氣衰,脾胃不磨,不歆聞人聲,(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小腸腑) 85方)
54 定志下氣方o 人參、甘草、枳實、當歸、龍齒、桔梗 (各三兩) 、半夏、桂心 (各五兩) 、 黃耆 (四兩) 、生薑 (六兩) 、茯神 (二兩) 、大棗 (二十枚) 、茯苓、 遠志 (各三兩) o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五合, 令熟, 去滓, 內藥煮取四升? 分服八合, 日三夜二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55 補心湯, 主心氣不足, 心痛驚恐方o 遠志、蒲黃 (一方用昌蒲) 、人參、茯苓 (各四兩)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半,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56 傷心湯, 治心氣不足, 腹背相引痛, 不能俛仰方o 茯神、黃苓、遠志、乾地黃 (各三兩) 、甘草、阿膠、糖 (各一兩) 、半夏、附子、 桂心、生薑 (各二兩) 、石膏、麥門冬 (各四兩) 、大棗 (三十枚) o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內糖阿膠, 更煎, 取二升? 分三服, (此方與前卷, 虛實篇大補心湯方相重分兩不同)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57 小定心湯, 治虛贏心氣驚弱多魘方o 茯苓 (四兩) 、桂心 (三兩) 、甘草、芍藥、乾薑、遠志、人參 (各二兩) 、 大棗 (十五枚)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二升, 分四服, 日三夜一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58 大定心湯, 治心氣虛悸, 恍惚多忘, 或夢寤驚魘, 志少不足方o 人參、茯苓、茯神、遠志、龍骨、乾薑、當歸、甘草、白朮、芍藥、桂心、紫菀、 防風、赤石脂 (各二兩) 、大棗 (二十枚) o 右十五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二升半, 分五服, 日三, 夜二治驚勞 甘草、桂心 (各二兩) 、龍骨、麥門冬、防風、牡蠣、遠志 (各一兩) 、 茯神 (五兩) 、大棗 (二十枚)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二升, 分二服, 相去如行五里許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59 治心虛驚悸不定, 贏瘦病服荊瀝方o 荊瀝 (二升) 、白鮮皮、茯神 (各三兩) 、人參 (二兩) 、 白銀 (十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荊瀝銀汁中, 煮取一升四合, 分三服, 相去如人緩行十里? 更進一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60 又方o 荊瀝二升, 緩火煎之取一升六合, 分溫一服四合, 日三夜一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61 鎮心湯,主風虛勞冷,心氣不足, 喜忘恐怖,神志不定方o 防風、當歸、大黃(各五分) 、澤瀉 (四分) 、白斂 (四分一云三兩) 、昌蒲、 人參、桔梗 (各三分) 、白朮、甘草 (各十分) 、紫菀、 茯苓 (各二分一太各三兩) 、秦艽 (六分) 、桂心、遠志、署預、石膏 (各三分) 、 大豆卷 (四分) 、麥門冬 (五分一云五兩) 、粳米 (五合) 、大棗 (十五枚) 、 乾薑 (二分) 、附子、茯神 (各二兩) o 右二十四味〔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令熟, 去滓, 內藥煮取四升, 分? 日三, 夜一,(翼不用粳米蜜丸酒膿梧子大十丸加至二十丸)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62 大鎮心散, 治心虛驚悸, 夢寤死畏方o 紫石英、茯苓、防風、人參、甘草、澤瀉 (各八分) 、秦艽、白朮、署預、 白斂 (各六分) 、麥門冬當歸 (各五分) 、桂心、遠志、大黃、石膏、桔梗、 柏子人 (各四分) 、蜀椒、芍藥、乾薑、細辛 (各三分) 、黃耆 (六分) 、 大豆卷 (四分) o 右二十四味治下篩, 酒服二方寸匕, 日三服, 一方無紫石伏苓澤瀉乾薑, 有大棗四分, 蜜丸如梧子, 酒下, 十五丸, 日三, 天鎮心散, 治風虛心氣驚弱,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63 恍惚失常, 忽嗔恚悲, 志意不樂方o 紫石英、白石英、朱砂、龍齒、人參、細辛、天雄、附子、遠志、乾薑、 乾地黃 (一本無) 、茯苓、白朮、桂心、防風 (各二兩) o 右十五味治下篩, 酒服兩方寸匕,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64 小鎮心散, 治心氣不足, 虛悸恐畏, 悲思恍惚, 心神不定, 惕惕然而驚方o 人參、遠志、白朮、附子、桂心、黃耆、細辛、乾薑、龍齒、防風、昌蒲、乾地黃、 赤小豆 (各二兩) 、茯苓 (四兩) o 右十四味治下篩, 酒服二方寸匕, 日三o 鎮心丸, 治男子婦人虛損, 夢寤驚悸, 或失精神, 婦人赤白注漏, 或月水不利,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65 風邪鬼注, 寒熱往來, 腹中積聚, 憂恚結氣, 諸病皆悉主之方o 紫石英、茯苓、昌蒲、蓰蓉、遠志、大黃、大豆卷、麥門冬、當歸、細辛、卷柏、 乾薑 (各三分) o 防風、人參、澤瀉、秦艽、丹參 (各六分) 、石膏、芍藥、柏子人 (各三分) 、 烏頭、桂心、桔梗、甘草、署預 (各七分) 、白斂、鐵精、銀屑、前胡、 牛黃 (各二分) 、白朮、半夏 (各八分) 、乾地黃 (十二分) 、蟲 (十二枚) 、 大棗 (五十枚) o 右三十五味, 末之, 蜜棗和擣五千杵, 酒服, 如梧子五丸, 日三, 加至二十丸, 一本無大豆卷大棗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66 大鎮心丸, 所治與前方大同, 凡是心病, 皆悉主之方o 乾地黃 (六分) 、牛黃 (五分一方用牛膝) 、杏人、蜀椒 (各五分) 、澤瀉、黃耆、 茯苓、大豆卷、署預、茯神、前胡、鐵精、柏子人 (各二分) 、羌活、桂心、秦艽、 芎藭、人參、麥門冬、遠志、丹砂、阿膠、甘草、大黃、銀屑 (各八分) 、 桑螵蛸 (十二枚) 、大棗 (四十枚) 、白斂、當歸、乾薑紫、石英、 防風 (各八分) o 右三十二味末之, 白蜜棗和丸, 酒服七丸, 日三, 至二十丸, 小鎮心丸,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67 治心氣少弱驚虛振悸, 中逆氣魘夢參錯, 謬志恍惚方o 紫石英、朱砂、茯神、銀屑、雄黃、昌蒲、人參、桔梗、乾薑、遠志、甘草、當歸、 桂心 (各二兩) o 防風、細辛、鐵精、防己 (各一兩) o 右十七味末之, 蜜丸飲服十丸如大豆, 日三, 漸加至二十丸, 一方用茯苓二分為十八味o 定志小丸, 主心氣不定, 五臟不足, 甚者憂愁悲傷不樂, 忽忽喜忘朝差暮劇,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68 暮差朝發狂眩方o 昌蒲、遠志 (各二兩) 、茯苓、人參 (各三兩) o 右四味末之, 蜜丸飲服如梧子大, 七丸, 日三, 加茯神為茯神丸, 散服亦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69 紫石酒, 主久風虛冷, 心氣不足, 或時驚怖方o 紫石英 (一斤) 、鍾乳 (四兩) 、麻黃、茯苓、白朮 (各三兩) 、防風、遠志、 桂心 (各四兩) 、甘草 (三兩)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酒三斗漬, 春三日服, 四合, 日三, 亦可至醉, 常令有? 好忘第七 (方十六首)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70 孔子大聖知枕中方o 甲、龍骨、遠志、昌蒲o 右四味等分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 日三, 常服令人大聰, (翼云食後水服)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71 令人不忘方o 昌蒲(二分) 、茯苓、茯神、人參 (各五分) 、遠志 (七分) o 右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五日後知神良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小腸腑) 85方)
72 又方o 蓯蓉、續斷 (各一分) 、遠志、昌蒲、茯苓 (各三分) o 右五味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 日三, 至老不忘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73 開心散主好忘方o 遠志、人參 (各四分) 、茯苓 (二兩) 、昌蒲 (一兩) o 右四味治下篩, 飲服方寸匕,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74 昌蒲益智丸方o 昌蒲、遠志、人參、桔梗、牛膝 (各五分) 、桂心 (三分) 、茯苓 (七分) 、 附子 (四分) o 右八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 一服七丸, 加至二十丸, 日二, 夜一, 主治喜忘恍惚 破積聚, 止痛安神定志, 聰明耳目, 禁如藥法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75 養命開心益智方o 乾地黃、人參、茯苓 (各二兩) 、蓯蓉o 遠志、菟絲子 (各三兩) 、蛇床子 (二分) o 右七味治下篩, 服方寸匕, 日二, 忌兔肉, 餘無忌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76 北平太守八味散方o 天門冬 (六分) 、乾地黃 (四分) 、桂心、茯苓 (各一兩) 、昌蒲、五味子、遠志、 石韋 (各三分) o 右治下篩, 酒水任服方寸匕, 後食三十日, 力倍六十日, 氣力強, 志意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77 治健志方o 天門冬、遠志、茯苓、乾地黃 (等分) o 右四味末之, 蜜丸, 酒服二十丸如梧子, 日三服, 加至三十丸, 常服之勿絕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78 治好忘久服聰明益智方o 龍骨、虎骨、遠志 (各等分) o 右三味治下篩, 食後服方寸匕, 日二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79 又方o 七月七日取昌蒲酒服三方寸匕, 飲酒不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80 又方o 常以甲子日取石上昌蒲一寸九節者, 陰乾百日, 治合下篩服方寸匕o 日三, 耳目聰明不忘, 出衢州石橋寺南山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81 又方o 七月七日麻勃一升人參二兩末之, 蒸令氣遍, 夜欲臥, 服一刀圭, 盡知四方之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82 又方o 戊子日取東邊桃枝二七枚, 縛著臥床中枕之, 不忘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83 又方o 常以五月五日取東向桃枝, 日未出時作三寸木人, 著衣帶中, 令人不忘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84 又方o 丁酉日自至市買遠志, 裹著衣中角頭還, 末服之不復忘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85 治人心昏寒多忘喜誤方o 七朋七日取蜘蛛網, 著衣領中, 勿令人知, 不忘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85方)
<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