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祥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生化气血;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而发为眩晕。亦有久病劳倦,内伤心脾,导致气血亏虚者。此类患者多为久病之后或素体虚弱,贫血、低血压患者。治当益气养血、养心安神为主要治法,方用自拟参术饮加减,由太子参15g、炒白术15g、炙黄芪30g、当归15g、熟地15g、茯神15g、远志10g、炒枣仁15g、木香6g等药组成。方中太子参、炒白术、炙黄芪健脾益气,当归、熟地补血养血,茯神、远志、炒枣仁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全方共奏益气养血、养心安神之功效。 临证时,在本方基础上随证化裁:面色萎黄、爪甲无华、血虚甚者,酌加白芍、阿胶,以增强补气养血之药力;畏寒肢冷、腹中隐痛者,加干姜、香附、乌药、元胡以温中助阳、理气止痛;如脘腹下坠、气虚下陷者,重用参芪,酌加升麻、柴胡,以益气升阳举陷;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者,酌加川朴、枳壳、鸡内金,以健脾理气消胀;伴见大便溏泻者,酌加炒山药、炒扁豆、炒苡仁,以健脾止泻。杨牧祥并嘱其劳逸适度,避免因劳诱发;饮食宜既清淡又富于营养,则有助于气血得复。 肝肾亏损型:该型患者多年高体弱,常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症见眩晕久发,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口燥咽干,耳鸣如蝉,神疲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嫩,少苔,脉弦细。 杨牧祥认为,肾主先天,藏精生髓,若禀赋不足,肾精不充,或老年精亏,或房劳过度,可致精亏不能生髓,髓海空虚而发生眩晕。故治当滋养肝肾、养阴填精为主要治法,方用自拟八味饮,由熟地15g、山萸肉15g、怀山药15g、茯苓15g、丹皮10g、泽泻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等药组成,本方具有滋补肝肾、滋水涵木之功效。 杨牧祥认为,本型患者治疗不当,或迁延不愈,可进一步发展为肝阳上亢型,甚至变生肝风内动,故应及早治疗。临证时,在基础方上随证化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虚内热甚者,可加知母、地骨皮、五味子、浮小麦,以滋阴清热敛汗;头晕胀痛、面红目赤、性情急躁、肝阳上亢者,可加天麻、钩藤,以平肝潜阳;眩晕较甚、时时欲仆、肢体麻木、阴虚阳浮者,酌加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以潜浮阳。并嘱患者劳逸适度,避免情绪波动及恣情纵欲,损伤肝肾。 瘀血阻络型:患者症见眩晕,头痛如刺,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失眠健忘,面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涩。 杨牧祥认为,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阻滞脑窍,脑窍失养,故而眩晕。因气血相关,气行则血行,气滞或气虚皆可导致眩晕,故方以自拟芪归饮加减,方由生黄芪3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丹参15g、青皮10g、枳壳10g组成。该方重用生黄芪补气,意在强化气的推动作用,并非补虚。配合当归、赤芍、川芎、丹参活血祛瘀通络;青皮、枳壳行气化瘀,共奏行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效。 临证时,在本方基础上随证化裁:若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不移,入夜尤甚,血瘀脑络者,酌加水蛭、全蝎以加强祛瘀通络之力;若胸闷刺痛阵作,胸阳不宣,心脉瘀阻者,酌加薤白、瓜蒌以宣通心阳、活血通脉;若月经后期或痛经,经色紫暗夹块者,酌加泽兰、益母草以化瘀调经。杨牧祥认为,此型患者可分为两类:一为颅脑外伤、脑出血等原因所致,临床虽为少见,但是病情急骤,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急救后再行中药治疗;二是脑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病后遗症,此类临床颇多,往往与其他证型相兼出现。 杨牧祥强调,眩晕虽可归纳为以上5型,但从临床来看,各种病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多呈虚实夹杂之势,因此治疗时不可胶柱鼓瑟,当权衡病证轻重,随证治之,方能取效。 病案举隅: 刘某,女,71岁,已婚,2008年9月10日初诊。间断性头晕6年余,重时眼前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伴头痛、耳鸣、两目干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大便干结,舌质稍红而暗,少苔,脉弦细。曾服用伊那普利,无明显疗效。辅助检查:血压:180/100mmHg;双目正大等圆,颈抵抗(-),神经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巴氏征(-),霍氏征(-)。<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