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纲目》 【拼音名】Sù Nú 【来源】 为粟的幼穗感染黑粉科真菌粟粒黑穗菌后所产生的菌瘿。 粟粒黑穗菌:厚垣孢子褐色,略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大小为8~14×6~9微米,萌芽时虽形成先菌丝,但不生担孢子。病菌主要为种子传染。 【性状】真菌侵入幼...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1.《本草衍义》:檗米,此则粟檗也。今谷神散中用之,性又温于大麦檗。 2.《纲目》:《名医别录》止云檗米,不云粟作也。苏恭言凡谷皆可生者是矣。有粟、黍、谷、麦、豆诸,皆水浸胀,候生芽暴干去须,取其中米,炒研面用,其功...
【拼音名】Sū Yóu 【别名】奶油、牦牛油 【来源】偶蹄目牛科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 (L.)[Bos grunniens L.],以乳中炼出的脂肪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西藏。 【性味】甘,微寒。 【功能主治】补五脏,益气血。主治肺痿咳喘,止吐血,止消渴,缩小便...
【拼音名】Sù Nú 【别名】粟粒黑粉、谷子黑穗、谷子黑粉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粟奴Ustilago crameri Koern.以冬孢子粉入药。多寄生于粟穗上。 【生境分布】多寄生于粟穗上。 【性味】淡、微苦,温。 【功能主治】利小肠,除烦满。用于肠胃不舒,...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Sōu Shān Hǔ 【来源】为茄科植物新莨菪的根。秋冬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80厘米。根状茎粗壮。茎圆柱形,紫色。叶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8~15厘米,宽3~7厘米,全缘或偶有不规则浅锯齿...
【出处】出自《唐本草》:酥,掐酪作之,其性犹与酪异。酥有牛酥、羊酥,而牛酥胜羊酥,牦牛复优于家牛。 【拼音名】Sū 【英文名】butter 【别名】苏、酪苏、酥油、马思哥油、白酥油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出处】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Sù Mǐ Gān Zhī 【英文名】Millet Juice, Water in which millet has been washed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的种仁经淘洗所得的泔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
【拼音名】Sī Lǐ Lán Kǎ Ròu Guì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锡兰肉桂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zeylanicum B1.[Laurus cinnamomum Roxb.] 采收和储藏:一般种后5-6年可收桂皮,从茎基部剥皮,晒1-2d,卷成圆筒状,阴干。 【原形态...
【出处】《别录》 【拼音名】Sū 【别名】苏(《本草经集注》),酪苏(《唐本草》),酥油、马思哥油、白酥油(《饮膳正要》)。 【来源】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 【制法】 土法加工者,系将鲜乳汁装在牛皮口袋内或其他容器内,不断摇动,使油和乳...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Sù Mǐ Gān Zhī 【来源】为淘洗粟米所得的泔水。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主霍乱卒热,心烦渴,饮数升。臭泔止消渴尤良。 ②《本草拾遗》:泔主霍乱,新研米清水和滤取汁服,亦主转筋入腹。酸泔,洗皮肤疮疥,服主五野...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考生很容易出现考前综合征,主要表现...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气虚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等症。 配方:陈白醋1.5克,鸡蛋1个...
山枣 【别名】五眼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漆树科...
佛指甲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 【药材名】佛指...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干燥菌核的白色部分;或趁鲜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