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别录》 【拼音名】Sū 【别名】苏(《本草经集注》),酪苏(《唐本草》),酥油、马思哥油、白酥油(《饮膳正要》)。 【来源】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 【制法】 土法加工者,系将鲜乳汁装在牛皮口袋内或其他容器内,不断摇动,使油和乳分开后,取其油脂即成。 【性味】 ①《别录》:微寒。 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味甘,微寒,无毒。牦牛酥,甘,平,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牦牛酥,入肝、脾、肺、肾、大肠、小肠六经。 【功能主治】 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治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吐血,消渴,便秘,肌肤枯槁,口疮。 ①《别录》:补五脏,利大肠,主口疮。 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除胸中客气,利大小肠,治口疮。牦牛酥,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 ③《本草拾遗》:合诸膏,摩风肿,腕跌血瘀。 ④《日华子本草》:牛酥,益心肺,止渴、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并吐血。 ⑤《纲目》:挲牛、白羊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 ⑥《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用法用量】内服:溶化冲,0.5~1两;或入膏、丸。外用:涂摩。 【注意】 ①《本经逢原》:脾胃虚滑者禁用。 ②《随息居饮食谱》:中虚湿盛者忌之。 【附方】 ①治咳嗽积年不瘥者,胸膈干痛不利:莨菪二分(以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焙干,炒令黄黑色),酥一鸡子许,大枣七枚。上三味,铛中煎令酥尽,取枣去皮食之,日二。(孟诜《必效方》) ②治气嗽:杏仁一升(去尖、皮、两仁者,研滤取汁),酥三合,白蜜三合。以水三升,研滤杏仁,纳铜铛中,煎可减半,纳酥、蜜,煎二十沸,纳贝母末四分,紫菀末三分,甘草(炙)末一分,更煎搅如稀糖,一服一匙,日三、夜一服,以咳嗽止为度。忌蒜、猪肉,(《延年方》杏仁煎) ③治蜂螫:酥涂之。(《圣惠方》) ④治恶虫咬:酥和盐涂之。(《圣惠方》) 【各家论述】 ①《本草会编》:酥、酪、醍醐,大抵性皆润滑,宜于血热枯燥之人,其功亦不甚相远也。 ②《本草经疏》:凡一切药用酥炙者,取其淘燥,兼能益精髓,补血脉,又有渗入骨肉使骨易糜之功。 【摘录】《*辞典》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