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长期失眠的患者就诊,看着长期睡眠不足给这些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引发了身体的各种不适并导致免疫力降低,脾气和性格也逐渐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社交人际关系。有的失眠情况严重者,每日需服用一种或多种镇静类药物,形成药物依赖的同时也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失眠,中医称“不寐”。长期失眠多与心理因素相关。或工作生活压力大,急躁易怒;或情志不畅,忧虑过多;或惊恐过度,心神不宁等。另外,不良的睡眠习惯及脾胃疾病也是造成失眠的一大原因。因此,治疗失眠,首先要有良好的睡眠习惯,不熬夜,睡前不做剧烈运动,不看情节激烈的书籍和电视;晚饭不宜食过多过晚,否则影响夜间休息。其次,多参加户外运动,开敞心胸,调节心情,忌忧虑生气。失眠较重者可找中医师求诊,服用中药或针灸对症治疗。另外,睡前进行穴位按摩,也可起到放松心情,安神定志,促进睡眠的作用。
在进行穴位按摩前,先温水泡脚15~30分钟,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泡脚过程中可以听一些轻松的音乐,阅读优美的诗歌或者散文。出汗后注意适度补充水分。泡脚之后,在床上取坐位,依序进行以下穴位按摩。
涌泉:
此穴位于人体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内经》:“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做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按摩此穴位,有良好的补肾作用,可补肾安神。经常按摩也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的功效。
太溪:
肾虚或阴虚火旺者,按摩太溪穴。此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经常按摩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效。
神门:
心气虚或心血虚者选神门。此穴位于手腕部位,手腕关节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是心经的原穴。按摩神门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可补益心气,安定心神,有安神助眠之效。
太冲:
肝火旺盛或肝气郁滞者选太冲。此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肝经的原穴。点揉太冲穴,从太冲揉到行间。有清泻肝火,疏肝解郁之效。
足三里:
脾胃不适者可按摩足三里。此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胃经的合穴。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祛邪扶正之功。而后仰卧揉腹,将双手搓热,环形按揉腹部,顺时针和逆时针各30次,可健脾和胃。胃痛甚者加手三里,此穴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按摩之可调理肠胃,和胃止痛。
印堂:
心虚胆怯者加按印堂。此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为经外奇穴。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压印堂穴,并作轻柔和缓的揉动,以局部感觉发麻、发胀为宜。一般轻揉2分钟。有安神定志之功。
百会:
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方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可安神定志,缓解由失眠引起之头痛。
失眠穴:
最后要按摩失眠穴,此穴位于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为经外奇穴。以双手拇指指面按揉失眠穴,其余四指轻扶头部作支撑,力度轻柔适中。按揉失眠穴有良好的安眠作用,无论分型,均有奇效。
整个按摩过程中应关灯闭眼,放松心情,缓慢呼吸,一呼一吸间配合穴位按摩,可听轻松缓慢的音乐帮助放松,忌思维繁杂,心情跌宕。若按摩至失眠穴仍无睡意,可从涌泉穴起继续按揉,保持心情愉快,忌因无法入睡而着急生气。除了按摩穴位外,采取中药调理中医诊治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
首先,重视五脏功能的调理。在脏腑方面,更重视脏,依次是脾、肝、心、肾,最少是肺,在腑方面,主要为胃、胆。从脏腑相连表里考虑,首先重视脾胃,其次是肝胆,再其次是心肾。
其次,重视气、阴、血精微物质的顾护,长期的失眠会耗伤气阴血,导致气阴血虚衰,气阴血虚损可致阳不入阴、阴阳失和而导致失眠或使失眠加重,所以多以益气养血(阴)为治法。
其三,考虑到很多长期的、顽固性失眠患者都伴有一种或几种疾病,病情复杂,病机多出,一种治法难以控制病情,往往以两三种治法并用而取效,辨证论治,灵活应用。 <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