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虽非严重疾病,但对于失眠者来说却是一种折磨人的苦恼。虽然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均体验过失眠,但真正失眠者仅占总人口的10%左右。其他人只不过属于暂时性失眠,这些人无需借助药物入睡,而对于经常性失眠者来说就必须靠安眠药来帮助睡眠。 开发史——传统药物难全其美 安眠药物的大规模开发工作始于廿世纪。在整个十九世纪国外开发上市的安眠药仅有水合氯醛、三聚乙醛、乌拉坦和索佛那(双乙磺丙烷)等少数几种。进入廿世纪后,安眠药的开发开始加速。苯巴比妥于1912年上市。1961年甲氨二氮卓(利眠宁)的上市标志着“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新时代的开始。此后,国外先后开发出十几种苯二氮卓类药物,但迄今为止尚无一种安眠药可称为“理想安眠药”品(即无副作用的安眠药)。 巴比妥类:巴比及过量服用有不良作用,故早已停用多年。巴比妥最主要的副作用为导致病人产生瞻妄以及癫痫样发作等。 水合氯醛:水合氯醛是开发较早的另一种安眠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它尤其适用于老年失眠患者。水合氯醛唯一副作用为胃肠道刺激性。服药病人有时会出现皮疹,但停药后症状即会消失。长期使用水合氯醛会导致药物依赖性。 氯美噻唑:氯美噻唑也属于开发较早的安眠药。它同时具有安眠与抗惊厥作用。氯美噻唑的药理作用至今仍不十分明了。据推测:氯美噻唑很可能作用于脑中儿茶胺与GABA受体,从而发挥催眠作用。氯美噻唑在各种安眠药物中是唯一不会产生“宿醉”(晨起后头昏)的药物,但过量使用会抑制呼吸以及产生药物依赖性。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大都具有催眠作用,偶尔使用一、二次尚可,不宜经常使用。 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七十年代末开发上市的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安眠药。在现有安眠药中,苯二氮卓类药物对肝脏损伤最小,即使过量服用也不会引起致命后果,如安定、舒乐安定和三唑安定(三唑仑)均为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的代表性药物。脑生理研究证实:人的睡眠时间中大约有25%为“快速眼球运动”(RapidEyeMovement简称REM)睡眠而75%时间为“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睡眠。服用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可改善NREM睡眠使人睡得更香(人们在REM睡眠期间常常会做梦)。苯二氮卓在上市20多年时间里解除了无数患者的失眠烦恼,但也暴露出不少缺点,其中之一即为服药者在白天易打盹,从而影响工作。此外,长期服用的病人一旦停药会出现瞻妄、癫痫样发作、震颤、出汗以及食欲变差等症状。另一不容忽视的副作用是,服药后短期内即可产生药物耐受性,必须在加大剂量后方能发挥安眠作用。目前国际医学界对苯二氮卓类药物倾向于即止使用。 <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