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临证常根据表里、虚实、寒热、气血、标本缓急来思辨。 表里 患者李某某,女,51岁,北京人。2014年10月29日初诊。诉咳嗽已4天,凌晨咳嗽较剧,喉痒而紧,痰白清稀,每天10余口。鼻塞流涕,无汗,不恶寒,咽喉不疼,但头晕痛。口苦,胃纳正常,大便稀溏,每天4~5次。既往患巨结肠症术后。 检查:体胖,面白润,舌红,苔薄黄,脉浮细滑,咽略红。 诊断:外感咳嗽。 辨证:患者体质肥胖,脾虚湿阻,痰饮内伏.外感风寒,肺中郁热,气机不宣,引发咳嗽。 治则:疏风散寒,兼清内热,化饮止咳。 处方:金沸草散加减:旋覆花10克,前胡10克,荆芥10克,细辛3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生甘草10克,生姜10克,黄芩12克,菊花10克,生麻黄3克,苦杏仁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200毫升。 2014年11月5日二诊:咳嗽止,咯痰减少,至每天10口以下,口苦、头晕痛显著好转。改治其他疾病。 李春生在治疗风寒咳嗽时,依症状由严重到轻微分别用小青龙汤、金沸草散、杏苏散。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蠲饮,平喘化饮力量较强。适用于寒象重,痰多而稀,咳喘盛,杏苏散温宣凉燥、止咳化痰。适用于寒象轻,痰稀,微咳,力量较弱。金沸草散疏风止咳、降气除痰,效果介于两者之间。此病患体质肥胖,脾虚湿阻,时外感风邪,引发咳嗽,伴喉痒、痰白、无汗、脉浮细滑,症属痰饮内伏,外感风寒,气机不宣,故用金沸草散加减。风热上壅,荆芥辛轻发汗而散风;痰涎内结,前胡、旋覆花消痰而降气;半夏燥痰而散逆;甘草发散而和中;茯苓行水;细辛温经,盖痰常挟火而兼湿,故下气利湿而症自平;去大枣避免留滞痰湿;加麻黄助荆芥开表散风;杏仁降气止咳;舌红,苔白薄黄,咽略红,代表有化热征象,加黄芩、菊花。投方与病症相符合,因此能收到较好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