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Tǔ Bái Liǎn 【别名】老鼠瓜(《陆川本草》),山鸡仔(《泉州本草》),巾熊胆、金丝瓜(《南宁市药物志》),老鼠黄瓜、天瓜(《云南中草药》),狗黄瓜、银丝莲、野黄瓜(《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葫芦...
【拼音名】Tǔ Bèi Mǔ 【别名】假贝母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 Franquet 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
【别名】天竹桂、山肉桂、野桂 【来源】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以树皮和叶入药。全年可采,剥下树皮阴干;叶随时可采,鲜用或阴干。 【性味】甘、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Tǔ Bái Jī 【英文名】Rhizome of Twoleaf Platanthera 【别名】欧白及、蛇儿参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二叶舌唇兰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tanthera chlorantha Cust.ex Reichb. F. [Habenaria...
概述: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别名:地鳖虫、地乌龟、簸箕虫、土鳖、土王八、地团鱼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咸,寒;有小毒。归...
【出处】 出自《本经图经》。 1.《纲目》:莨菪、云实、防葵、赤商陆,皆能令人狂惑,昔人有未发其义者,盖此者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窍,蔽其神明,以乱其视听故耳。 2.《日华子本草》:莨菪子有毒,甘草、升麻、犀角并能解之。 【拼音名】Tiān Xiān Zǐ 【...
【出处】 本品始载于《蜀本草》,原名竹黄。 1.韩保昇曰:《图经》云:竹节间黄白者,味甘,名竹黄。2.《日华子》谓:此是南海边竹内尘沙结成者耳。3.《开宝本草》云:按《临海志》云: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4.《纲目》指出:按吴僧赞宁云:竹黄生南...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Tǔ Bái Jī 【来源】为兰科植物二叶舌唇兰的块茎。8~10月采挖。 【原形态】草本,高30~50厘米。块茎2个,近倒卵形,肥厚肉质,黄白色,顶部有须根。茎直立,无毛,中部通常具数片鳞片状叶,向上逐渐过渡为苞片。基...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Tiān Xiān Zǐ 【别名】莨菪子(《本经》),莨蓎子(《本草经集注》),牙痛子(《本草原始》),小颠茄子(《岭南采药录》),熏牙子(《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唐本草》:天雄、附子、乌头等,并以蜀道绵州、龙州出者佳。余处纵有造得者,力弱都不相似。江南来者,全不堪用。 2.《纲目》:天雄有二种。一种是蜀人种附子而生出长者,或种附子而尽变成长者,即如种芋形状不一之类;一...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考生很容易出现考前综合征,主要表现...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气虚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等症。 配方:陈白醋1.5克,鸡蛋1个...
山枣 【别名】五眼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漆树科...
佛指甲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 【药材名】佛指...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干燥菌核的白色部分;或趁鲜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