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Shuǐ Xiàn Cǎo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水线草,又名:伞房花耳草。 一年生、披散、纤弱草本,高15~50厘米,秃净或被粉状微毛。茎多分枝,无毛或疏被细柔毛。叶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5~3厘米,宽1.5~3.5毫米,边缘粗糙,常向背面卷曲;托叶小,膜质,合生成鞘状,长1~1.5毫米,截头,顶端具短刺毛。花序腋生,多为2~5朵排列成伞房花序,稀有单生;花序柄线状,长0.6~2厘米;花萼广卵圆形,长约2.5毫米,先端4齿裂,外被细柔毛;花冠漏斗状,白色或淡红色,长2.5毫米,裂片4;雄蕊4;子房2室,花柱线状,略伸出,柱头2裂。蒴果圆球形,径约2.5毫米,顶端平截,室背开裂,萼宿存。种子细小,多数。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本品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作白花蛇舌草使用,参见白花蛇舌草条。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溪边、旷地、园圃。分布我国东南、西南各地。 【化学成份】含三萜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甾醇(β-谷甾醇、Y-谷甾醇、豆甾醇)、内酯、酚性成分、黄酮类,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麻酸)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疟疾,肠痈,肿毒,烫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洗无名肿毒。 ②《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治高热,疟疾,癌肿,阑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疟疾:水线草、常山、马鞭草各二钱。混合煎服。(《中国药植志》) ②治烫伤:水线草煎洗。(《中国药植志》) 【摘录】《*辞典》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