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本草纲目》:山矾,结子大如椒,青色,熟则黄色,可食。其叶味涩,人取以漆黄及收豆腐或杂入茶中。 【拼音名】Shān Fán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山矾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sumuntia Buch.-Ham·ex D·Don[S.Caudata Wa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乔木。嫩枝褐色。叶互生;叶柄长0.5-1cm;叶片薄革质,卵形、狭倒卵形、倒披针状椭圆形,长3.5-8cm,宽1.5-3cm,先端常呈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线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的近全缘;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4-6条。总状花序长2.5-4cm,被展开的柔毛;苞片早落,阔卵形至倒卵形,长约1mm,密被柔毛;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花萼长2-2.5mm,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与萼筒等长或稍短于萼筒,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4.5mm,裂片背面有微柔毛;雄蕊25-35,花丝基部稍合生;花盘环状,无毛;子房3室。核果卵状坛形,黄绿色,长7-10mm,外果皮薄而脆,朱端宿萼裂片直立,有时脱落。花期2-3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谷、溪边灌丛中或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破碎,棕褐色或黄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狭倒卵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长4.8-6.Ocm,宽1.8-2.1cm,先端常呈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时近全缘,中脉在上面部分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4-6条;叶柄长2-7mm。 叶薄革质。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S.RacemosaRoxb.干皮溶于丙酮部分对麻醉狗和脊髓猫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家兔回肠则有抑制。其树皮可治月经过多。 【性味】酸;涩;微甘;性平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久痢;风火赤眼,扁桃体炎;中耳炎;咳血;便血,鹅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含漱、滴耳。 【各家论述】1.《纲目》:治久痢,止渴。2.《江西草药》:清热利湿。 【摘录】《中华本草》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