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日用本草》。 1.《本草图经》:干柿,火干者谓之乌柿,出宣州、越州。日干者为白柿。 2.《纲目》:白柿,即干柿生霜者,其法用大柿去皮捻扁,日晒夜露至干,纳瓮中,待生白霜乃取出,今人谓之柿饼,亦曰柿花。其霜谓之柿霜。 【拼音名】Shì Bǐnɡ 【别名】火柿;乌柿;干柿;白柿;柿花;柿干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的果实经加工后柿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 kaki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季将未成熟的果实摘下,剥除外果皮,日晒夜露,经过1月后,放置席圈内,再经1月左右,即成柿饼。 【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达14m。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长方块状开裂;枝开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8-20mm;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8cm,宽2.8-9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主脉生柔毛,下面淡绿色,有短柔毛,沿脉密被褐色绒毛。花杂性,雄花成聚伞花序,雌花单生叶腋;总花梗长约5mm,有微小苞片;花萼下部短筒状,4裂,内面有毛;花冠黄白色,钟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两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离。浆果形状种种,多为卵圆球形,直径3.5-8cm,橙黄色或鲜黄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种子褐色,椭圆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多为栽培种。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炮制】参见柿霜条。 【性味】甘;性平;微温 【功能主治】润肺;止血;健脾;涩肠。主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脾虚消化不主良;泄泻;痢疾;喉干音哑;颜面黑斑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嚼食;或煎汤;或煎汤;或烧存性入散剂。 【注意】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不宜食。 【各家论述】 1.《别录》:火柿主煞毒。疗金疮,火疮,生肉止痛。 2. 陶弘景:乌柿,火熏者断下,又疗狗啮疮。 3.《本草拾遗》:日干者温补,多食去面皯,除腹中宿血;火干者,人服药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许立止。 4.《日华子本草》:润声喉,杀虫。 5.《嘉佑本草》:厚肠胃,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 6.《日用本草》:涩肠止泻,杀小虫,润喉音。治小儿秋深下痢。 7.《纲目》:白柿治反胃,咯血,血淋,肠澼,痔漏下血。 8.《本草通玄》:止胃热口干,润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 【摘录】《中华本草》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