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Shé Tuì 【英文名】Snake Slough 【别名】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 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蛇皮、龙子皮、蛇退、蛇壳、龙退、龙衣、青龙衣、长虫皮、白龙衣 【来源】 药材基源:为游蛇科动物王锦蛇、红点锦蛇、黑眉锦蛇等多种蛇蜕下的皮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laphe carinata (Guenther) 2.Elaphe rufodorsata(Cantor)3.Elaphe taeniurus Cop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收集。以4月-10月间为最多,拾得后抖净泥沙,晾干即可。 【原形态】 1.王锦蛇,体粗状,全长2m左右。全身黑色,杂以黄色花斑,形似菜花,体前部有若干黄色横纹,头背棕黄色,鳞缘黑色,散以黑色斑,在尾下形成黑色纵纹。眶前鳞1,其下方常有1-2枚小鳞,眶后鳞2(3);颞鳞2(3、1)+3(2、4),上唇鳞3-2-3式,背鳞23(25)-23(21)-19(17)行,除最外1-2行平滑,余均具强棱;腹鳞203-224;肛鳞2分,尾下鳞69-102对。 2.红点锦蛇,半水栖蛇类,全长约1m。体背面淡红褐色,具4条深棕色纵纹,直达尾末端,在体前段或断或续,头部有三道深棕色⊥形斑,腹面黄棕色,密布黑色方斑,腹鳞外侧与背鳞交界处有不规则的黑点;尾腹面正中具黑纵纹,或无斑。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2(1、3)+3(2、1);上唇鳞2-2-3式,或3、2、3(2、2、2)式。背鳞平滑,21(19-23)-21(19)-17(15)行;腹鳞162-186;肛鳞2分;尾下鳞47-64对。 3.黑眉锦蛇参见黄颔蛇条。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山区及丘陵地带,平原亦有分布。性子猛,行动迅速。以蛙、鸟、蜥蜴等为食。 2.生活在海拔60-700m的河流、湖泊、池塘、田野等处,多于晴天活动。以鱼、蛙、蝌蚪为食。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华中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 2.分布于东北、华东及河北、山西、河南、湖北。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圆筒形,多压扁、皱缩、破碎,完整者形似蛇,长可达1m以上。背部银灰色或淡棕色,有光泽,具菱形或椭圆形鳞迹,鳞迹衔接处呈白色,略抽皱或凹下;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迹长方形,呈覆瓦状排列。体轻,质微韧,手捏有润滑感或弹性,轻轻搓揉,沙沙作响。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化学成份】 1.王锦蛇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含骨胶原(collagen),血清中含抗毒因子,相对他子质量为6700左右的酸性蛋白质。 2.渔游蛇(Natrix piscator)的干膜含骨胶原,氨基酸,糖原(glycogen),核酸,氨肽酶(aminopeptidase),及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乳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二及三磷酸吡啶核苷酸黄递酶(di&triphosphopyridinenucleotide diaphorase),酯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磷酸化酶。 【药理作用】 1.抗炎症作用:采用煮沸的蛇蜕水提取物,冻干后得黄褐色粉末,得率为5.4%,用消炎痛(Indomethacin,IDM)、保秦松(Phenylbutazone,PB)作为对照药物。动物采用雄性大鼠(2009-300g体重)和dd系雄性小鼠(20g)。饲料、水自由摄取。实验结果表明:1.1.急性毒性试验无明显的毒性。 1.2.对白血球游走的抑制作用表明:提取液20mg/kg 静脉注射,抑制率约51.1%(P<0.01),每天口服 200mg/kg,5天抑制率为33.7%(P<0.02)。 2.对足跖浮肿的抑制作用:对角叉菜胶所致浮肿的抑制作用,口服无效。50mg/kg 皮下注射和20mg/kg静脉注射呈现与IDM同等显着的抗浮肿作用。给发炎剂后,静脉注射20mg/kg 2小时后出现明显的抗浮肿作用。对芥末糊(Mus-tarol)所致浮肿的抑制作用,IDM在7天后有抑制浮肿的作用,蛇蜕提取液从第6天开始有效,但与保泰松一样都无持续抗浮肿作用。 3.对血管通透性亢进的抑制作用:剂量为100mg/kg口服对葡聚糖所致皮肤浮肿抑制率60%(P<0.02)。 口服对照药物IDM10mg/kg抑制率为37.5%(P<0.01),但对色素扩散的抑制率,提取液仅为15%(P<0.05),IDM则为72.6%(P<0.01),这表明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