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Shú Dì Huánɡ 【别名】熟地(《景岳全书》)。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干地黄条。 【生境分布】主产河南、浙江等地。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亦产。 【制法】 取干地黄加黄酒30%,拌和,入蒸器中,蒸至内外黑润,取出晒干即成。或取干地黄置蒸器中蒸8小时后,焖一夜,次日翻过再蒸4~8小时,再焖一夜,取出,晒至八成干,切片后,再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采生地黄去白皮,甆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器。 ②《本草图经》:取肥地黄三、二十斤,净洗,更以拣去细根及根节瘦短者,亦得二、三十斤,捣绞取汁,投银铜器中,下肥地黄浸漉令浃,饭上蒸三、四过,时时浸漉转,蒸讫又暴,使汁尽,其地黄当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糖。须甆锅内收之,以其脂柔,喜曝润也。 ③《纲目》:近时造法,拣职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缩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哴干,再以砂仁酒拌蒸哴,如此九蒸九哴乃止。盖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和之气,归缩丹田故也。今市中惟以酒煮熟售者,不可用。 【性状】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外表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滋润,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甚大。昧甜。 【炮制】熟地黄炭:取熟地黄放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台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熟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 【性味】 甘,微温。 ①《珍珠囊》:甘苦。 ②《纲目》:甘微苦,微温。 ③《本草新编》:味甘,性温。 【归经】 入肝、肾经。 ①李杲: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从新》:入足三阴经。 【功能主治】 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①《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②王好古:主坐而欲起,目琉琉无所见。 ③《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日,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④《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脾阴,止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干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便闭,诸种动血,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4~1两;入丸、散,熬膏或浸洒。 【注意】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沦》:勿令犯钢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③《医学入门》:中满痰盛者慎用。 ④《本草从新》: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 【附方】 ①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沉香一钱(或白檀三钱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书》地黄醴) ②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饮食,噏噏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末后,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鸡峰普济方》万病丸) ③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宫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宣明论方》地黄饮子)<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