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Tǔ Dīnɡ Guì 【别名】毛辣花、银丝草(《广州植物志》),过饥草、小鹿衔、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泻痢草(《福建民间草药》),银花草(《南宁市药物志》),毛将军(《泉州本草》),白毛草、白毛莲、白毛将(《广东中药》),白鸽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土丁桂的全草。 【原形态】纤细、被毛草本。茎高20~70厘米,多少分枝,扩展或斜举,非缠绕状。叶互生;卵形、椭圆形或矩圆形,长约5毫米,间有达10毫米的,先端短尖,基部钝圆,全缘,两面密被丝毛。花小,腋生,单生或2~3朵同生于纤细的花序柄上,花序柄长于叶;苞片小,线形,被毛;萼片5;花冠漏斗状,浅蓝色或近白色,直径6~8毫米;雄蕊5;子房上位,花柱2。蒴果球形,种子4颗。花期春至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干坡上。分布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 苦辛,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凉。 ③《广东中药》:味淡,性微凉。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治黄疸,痢疾,淋浊,带下,疔肿,疥疮。 ①《福建民间草药》:清热泻火,涩精益阴。 ②《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止血消肿,清肝热,退翳。 ③《广东中药》:清湿热。治赤白痢疾,湿热肚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黄疸、咳血:鲜土丁桂一两。和红糖煎服。(《泉州本草》) ②治痢疾:土丁桂一至二两,红糖半两。水煎服,日服二次。 ③治梦遗滑精:土丁桂二两,银杏四两,黄酒二两。加水适量炖服。 ④治淋浊白带:土丁桂一至二两,冰糖半两。水煎服。 ⑤治遗尿症:土丁桂二两,猪膀胱一个。水煎服。(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鲜土丁桂五钱至一两,或加鸡肝一个,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疔肿:鲜土丁桂捣烂敷患处。 ⑧治疥疮:鲜土丁桂每次四两,枯矾少许,煎汤洗患处。 ⑨治蛇咬伤:鲜土丁桂,捣烂绞汁,和酒内服,渣敷患处。(⑦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摘录】《*辞典》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