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经》 【拼音名】Tiān Mén Dōnɡ 【别名】大当门根(《石药尔雅》),天冬(《药品化义》)。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秋、冬采挖,但以冬季采者质量较好。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按大小分开,入沸水中煮或蒸至外皮易剥落时为度。捞出浸入清水中,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微火烘干或用硫黄熏后再烘干。 【原形态】 天门冬,又名:颠勒(《本经》),万岁藤、婆罗树(《救荒本草》),天棘(《纲目》),白罗杉(《植物名实图考》),多儿母、八百崽、丝冬。 攀援状多年生草本。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10厘米,灰黄色。茎细,长可达2米,有纵槽纹。叶状枝2~3枚束生叶腋,线形,扁平,长1~2.5(~3)厘米,宽1毫米左右,稍弯曲,先端锐尖。叶退化为鳞片,主茎上的鳞状叶常变为下弯的短刺。花1~3朵簇生叶腋,黄白色或白色,下垂;花被6,排成2轮,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6,花药呈丁字形;雌蕊1,子房3室,柱头3歧。浆果球形,径约6毫米,熟时红色。花期5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主产贵州、四川、广西。此外,浙江、云南、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等地亦产。以贵州产量最大,品质亦佳。 【性状】干燥的块根呈长圆纺锤形,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6~20厘米,中部直径0.5~2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有时有细纵纹或纵沟,偶有未除净的黄棕色外皮。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黄白色,半透明,中间有不透明白心。臭微,味甘微苦。以肥满、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条瘦长、色黄褐、不明亮者质次。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体外试验(美蓝法及瓦氏呼吸器测定),天门冬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 【炮制】拣去杂质,水洗净J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段,干燥。 【性味】 甘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大寒,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归经】 入肺、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能主治】 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 ①《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 ②《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 ③《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 ④《千金方》:治虚劳绝伤,老年衰损羸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亦治阴痿、耳聋、目暗。 ⑤《日华子本草》: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 ⑥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蹷嗜卧,足下热痛。 ⑦《本草蒙筌》: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润粪燥秘结。 ⑧《纲目》:润燥滋阴,清金降火。 ⑨《植物名实图考》:拔疔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 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垣衣、地黄为之使。畏曾青。 ②《日华子本草》:贝母为使。 ③《本草正》:虚寒假热,脾肾溏泄最忌。 【附方】 ①治嗽:人参、天门冬(去心)、熟干地黄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儒门事亲》三才丸)<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