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Tiān Pào Zǐ 【别名】沙灯笼(《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常用中草药治疗手册》),小酸浆(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茄科植物黄姑娘的全草或果实。6~7月,采取带果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厘米左右。茎微卧或倾斜,多分枝,具细柔毛或近光滑。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长圆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先端短尖,叶基不等,全缘或波状,或具有不规则的缺刻,上面绿色,近于无毛,下面毛较多;叶柄长1~4厘米,有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柄长约5毫米;萼钟形,绿色,膜质,5裂,有硬毛,结果时萼增大如灯笼状,直径约1.5厘米,包围在果实的外面,具有突出的5棱;花冠钟形,5裂,淡黄绿色,长约8毫米,近冠管基部有斑块;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花药长圆形;雌蕊1,子房圆形,2室,胚珠多数,花柱线形,柱头头状,呈不明显的2裂。浆果圆珠形,黄色,直径约1厘米;种子多数,扁圆形,绿白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田野、土坎及坡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 渗湿,杀虫.治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疮。 ①《分类草药性》:解毒杀虫,叶治天泡疮。 ②《天宝本草》:治小儿臌胀,疳疾。 ③《四川中药志》: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劳热。治黄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涂小儿泡疮及皮肤湿热疮。单用果效力更佳。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支气管炎;湿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附方】 ①治黄疸:天泡子、阳雀花根、红檬树皮(煅),木通、臭草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天泡疮:天泡子研末,麻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全草1斤制成500毫升糖浆。每次5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三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治疗60例,显效3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临床观察对咳、痰、喘均有较好疗效,始效时间隙1例为20天外,其余均在3~6天。治程中有嗜心、胃部不适、头昏、头疼、失眠等副作用,1~5天后自行消失。曾有1例于2天内服药达1.5斤(生药),亦未出现中毒和不良反应。但对溃疡病患者应慎用。 ②治疗黄疸 取全草2株煎取浓汁加糖适量为一日量,分2~3次服,有的服10~15次即退黄 ③治疗颈淋巴结核 取鲜灯笼草头(干品亦可)3个,冬瓜碧2片,水1碗煮成半碗顿服(小儿酌减),治疗100多例,有的服药4~10次,有的服药2月,均有一定疗效。 【摘录】《*辞典》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