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本草从新》:菟丝子人煎剂,微炒研破,若人丸,须另研细未。占人因难于磨细,酒浸一宿。煮令吐丝,捣成饼、烘干再研,则末易细。然酒浸稍久,往往味变酸臭,全失冲和馨香之味,每多无效。今市中菟丝饼,俱将麦面打入,气味全乖,断不可用。 1.《别录》:菟丝子,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本之上,色黄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 月采实,暴干。 2. 陶弘景:菟丝子,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蓝紵麻蒿上。 【拼音名】Tú Sī Zǐ 【英文名】South Dodder Seed Chinese Dodder Seed 【别名】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龙须子、萝丝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缠龙子、黄丝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uscuta chinensis Lam2.Cuscuta australis R. Br3.Cuscuta japonica Choisy 采收和储藏:菟丝子种子在9-10月收获,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出种子,簸去果壳、杂质。 【原形态】 1.菟丝子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mm,多分枝,随处可生出寄生根,伸入寄主体内。叶稀少,鳞片状,三角状卵形。花两性,多数和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约1mm;花萼西洋太,长约2mm,中部以下连合,裂片5,三角状,先端钝;花冠白色,壶形,长约3mm,5浅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或钝,向外反折,花冠简基部具鳞片5,长圆形,先端及边缘流苏状;雄蕊5,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花丝短,花药露于花冠裂片之外;雌蕊2,心皮合生,子房近球形,2室,花柱2,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稍扁,直径约3mm,几乎被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地周裂。种子2-4颗,黄或黄褐色卵形,长约1.4-1.6mm,表面粗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南方菟丝 与菟丝子形态相似,区别点是:雄蕊着生于花冠理解片弯缺处,花丝较长,花冠基部的鳞片先端2裂;蒴果仅下半部被宿存花冠包围,成熟时不整齐地开裂;种子通常4颗,卵圆形,长0.7-2mm,淡褐色。花果期6-8月。 3.与菟丝子的主要区别是:茎较粗壮,肉质,直径1-2.5mm,黄色或红色的茎上常带紫红色瘤状斑点。花序穗状,长达3cm,基部常多分枝;花萼碗状,内质,背面常有紫红色瘤状突起;花柱单一,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长约5mm;种子1-2颗,长3-3.5mm,种皮黄至黄棕色。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田边、路边荒地、灌木丛中、山坡向阳处。 2.寄生于田边、路旁的豆笠、菊科蒿属、马鞭草科牡荆属等的草本或小灌木上。 3.寄生于草本木本植物上。 资源分布:1.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北方地区为主。 2.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甘肃、宁夏、新疆、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3.分布于我罱北多数地区。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湿润气候,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多寄生在河谷、河岩两旁的草本或灌木丛木本植物上,寄主尤以大豆、黑为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种子采集后需进行冬化处理和药剂拌种。6月中、下区整地施肥,浇一遍水。先播种大豆,采取适可而止播行距30cm,每1hm2用豆种180-225kg,出苗后精心管理,保证全苗。待豆棵长到20-25cm,即等3对真叶刚长出时,则可播菟丝子,方法是顺豆棵地垄散播尽量靠近豆棵,以利于缠绕上豆棵,用种量每1hm2约22.5kg左右。 田间管理 菟子出苗前及时拔除在灰菜和甜穗谷,因该杂草籽粒和菟丝子相仿,收获时不易去除。出苗期间要注意保持地面湿度,天暗地发干时,应适当浇水。只要豆棵长得旺盛,杂草不易成荒,一般不用锄草。 【性状】 性状鉴别(1)菟丝子 种子类圆形或卵圆形,腹枝线明显,两侧常凹陷,长径1.4-1.6mm,短径0.9-1.1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微粗糙,种喙不明显;于扩大镜下可见表面有细密深色小点,并有分布不均匀的白色丝状条纹;种脐近圆形,位于种子顶端。种皮坚硬,不易破碎,用沸水浸泡,表面有粘性,煮沸至种皮破裂,露出黄白色细长卷旋状的胚,称吐丝。除去种皮可见中央为卷旋3周的胚,胚乳膜质套状,位子胚周围。气微,味微苦、涩。<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