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Táo ěr Qī 【别名】铜筷子(《陕西中草药》),小叶莲(《西藏常用中草药》),鸡素苔(《甘肃卫生通讯》(4):37,1972),奥勒莫色罗玛琼瓦(藏名)。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鬼臼的根及根茎。7~8月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80厘米。茎绿色,平滑有棱,上部有2~3叶。叶盾形,直茎25厘米,掌状3深裂,几裂至基部,裂片又数裂至中部,绿色,上面光滑,下面有茸毛。花单生于叶腋,红色;苞片披针形;花冠6瓣,外轮3瓣较长,长4.5厘米,内轮3瓣较小;雄蕊6;柱头多裂。浆果卵田形,红色。种子多数,有假种皮。花期4~5月。 本植物的果实(墨地)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长于中山地区林下阴湿的地方。分布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根茎粗短,红褐色或淡褐色;根细而长,长15~25厘米,粗约2毫米,连接根状茎处弯曲,表面浅棕色或棕黄色,有细纵皱,并附有卷曲之细须根。断面圆形黄白色。气置,味苦。 【化学成份】根中分离到四种成分:鬼臼毒素;C21H22O2,熔点122~4℃;槲皮素,熔点308~10℃;飞燕草素。 【药理作用】早年有人报告,鬼臼树酯对兔细胞和人类皮肤与秋水仙碱具有相类似的抑制有丝分裂作用,以后分离出本脂体-鬼臼毒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于中期,对动物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治疗指数低,对人的毒性大,没有药用价值。以后又陆续分离出有抗癌作用的木脂体,但毒性仍较大,不适合全身应用。现临床上用其衍生物如鬼臼酸乙肼(SP-I),毒性较小,对造血系统没有损害,可用于实体瘤的治疗或与手术放射疗法合并使用,对乳癌,膀胱癌及皮肤癌有效。鬼臼毒素的苄叉衍生物SP-G毒性更小,可局部应用以治耳,鼻、咽的肿瘤。另一种鬼臼木脂体的衍生物VM-26,毒性也较小,不仅能中止核有丝分裂,并能阻止细胞进入分裂期,导致细胞快速溶解,低浓度即能抑制胸腺嘧啶与DNA的结合;对晚期淋巴网状细胞肉瘤有效,副作用为对骨髓的抑制。 【性味】 苦,温。 ①《陕西中草药》:味苦,性微温。 ②《西藏常用中草药》:性温,味苦微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风湿疼痛,咳喘,胃痛,跌打损伤。 ①《陕西中草药》:除风湿,利气血,止痛,止咳,调和诸药。治风湿疼痛,麻木,劳伤,跌打损伤,风寒咳嗽,月经不调,铁棒锤中毒等。 ②《西藏常用中草药》:和血,止血,解毒,消肿。治腰腿疼痛,咳喘,心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研末。 【附方】 ①治劳伤咳嗽,风寒咳嗽:桃耳七,太羌活、太白贝母、沙参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②治心胃痛:桃耳七一钱,太白米一钱半,长春七一钱,朱砂七三钱,木香八分,石耳子二钱,枇杷玉二钱,香樟木三钱。水煎早晚服。(《陕西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癌症 动物试验证明,鬼臼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以鬼臼制剂局部敷用试治宫颈癌5例,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1例Ⅰ期菜花型宫颈癌患者,经治两个月后,局部肿瘤消失,宫颈恢复正常;4例Ⅲ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三个月后,3例菜花型患者局部肿瘤明显缩小变平,但瘤床仍有肿瘤残留,另1例结节型患者局部肿瘤缩小不明显。有效病例一般用药7~14天后开始显效,宫颈局部癌块开始缩小,个别患者原有之菜花状瘤组织消失,宫颈光滑,质地正常,但充血显著。此外,试治1例阴茎癌,获得近期痊愈,肿瘤全部消失;几例皮肤癌用药后肿瘤亦见缩小变平。制剂及用法:从鬼臼根茎中提取鬼臼草酯,溶于75%的酒精内制成10~20%的溶液,以棉球蘸附药液全面地敷布于宫颈肿瘤上,24小时后去除,视宫颈局部改变情况及阴道粘膜的反应,每日或隔1~2日上药1次。多数患者上药3次左右,宫颈局部有较明显的白沫出现,白带亦见增多,此时可以消炎生肌的散剂与鬼臼草酯液交替敷用,以改善由于肿瘤坏死而致的炎症现象,并促进宫颈正常组织的恢复。治程中同时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给服汤药。用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对正常粘膜有刺激作用,并有轻度腹泻和下腹疼痛,经对症处理后即消失。<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