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Táo Rén 【别名】桃核仁(《本经》)。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6~7月果实成热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放阴凉干燥处,防虫蛀、走油。 【原形态】 ①桃(《诗经》)又名:毛桃(《纲目》),白桃、红桃。 落叶小乔木,高达8米。小枝绿色或半边红褐色,无毛,冬芽有细柔毛。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中部最阔,长8~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长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7~12毫米,具腺点。花通常单生,直径约2.5~3.5厘米;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红色,外面有绒毛;花瓣5,倒卵形,粉红色;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筒边缘;子房1室,花柱细长,柱头小,圆头状。核果近球形,直径5~7厘米,有短绒毛;果肉白色或黄色;核极硬,有不规则的凹点及深沟。种子1枚,扁卵状心形。花期4月,先叶开放。果熟期6~7月。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②山桃(《尔雅》),又名:榹桃(《尔雅》),山毛桃、野桃、花桃。 落叶小乔木,高5~9米。叶互生;托叶早落;叶柄长1.5~3厘米;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3.5厘米,中部以上渐尖,近基部最宽,基部呈广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花单生;萼片5,多无毛;花瓣5,阔倒卵形,粉红色至白色。核果近圆形;黄绿色,表面被黄褐色柔毛,果肉离核;核小坚硬,表面有网状的凹纹。种子1枚,棕红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多生于石灰岩的山谷中。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 以上两种植物的根及根皮(桃根)、去掉栓皮的树皮(桃茎白皮)、嫩枝(桃枝)、叶(桃叶)、花(桃花)、成熟的果实(桃子)、未成熟的果实(碧桃干)、树脂(桃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云南、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平长卵形,长1~1.6厘米,宽0.8~1厘米,外表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皱。先端尖,中间膨大,基部钝圆而扁斜,自底部散出多数脉纹,脐点位于上部边缘上,深褐色,棱线状微突起。种皮菲薄,质脆;种仁乳白色,富含油脂,2子叶之结合面有空隙。气微弱,味微苦。以颗粒均匀、饱满、整齐、不破碎者为佳。 【化学成份】桃仁含苦杏仁甙约3.6%,挥发油0.4%,脂肪油45%;油中主含油酸甘油酯和少量亚油酸甘油酯。另含苦杏仁酶等。 【药理作用】苦杏仁甙之药理见杏仁条。桃仁的醇提取物有抗血凝作用及较弱的溶血作用。对正常大鼠有降压作用,乃中毒所致。桃仁提取物0.5克(相当生药4.0克)溶于1毫升水中,每日饲喂大鼠,共1周,对血糖、血清蛋白、肝功能检查,及肺、心、肝、脾、肾及肾上腺的组织学检查,皆无异常。 【炮制】除去硬壳杂质,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捞出,浸入凉水中,搓去种皮,晒干,簸净。 【性味】 苦甘,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甘辛,平,无毒。 【归经】 入心、肝、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大肠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 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癥瘕,通脉,止痛。 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 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 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 ⑥《滇南本草》:治血痰。 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