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拼音名】Wú Huā Guǒ 【别名】阿驲、阿驿、映日果、优昙钵、蜜果、文仙果、奶浆果、品仙果、挣桃、树地瓜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无花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carica L. 采收和储藏:7~10月果实呈绿色时,分批米摘;或拾取落地的未成熟果实,鲜果用开水烫后,晒十或供十。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10m。全株具乳汁;多分枝,小枝粗壮,表面褐色,被稀短毛。叶互生;叶柄长2-5cm,粗壮;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cm,红色;叶片厚膜质,宽卵形或卵圆形,长10-24cm,宽8-22cm,3-5裂,裂片卵形,边缘有不规则钝齿,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密生细小钟乳体及黄褐色短柔毛,基部浅心形,基生脉3-5条,侧脉5-7对。雌雄异株,隐头花序,花序托单生于叶腋;雄花和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雄花生于内壁口部,雄蕊2,花被片3一4;瘿花花柱侧生、短;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内,花被片3-4,花柱侧生,柱头2裂。榕果(花序托)梨形,成熟时长3-5cm,呈紫红色或黄绿色,肉质,顶部下陷,基部有3苞片。花、果期 8-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于亚洲西部及地中海地区。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瘠,抗旱,不耐寒,不耐涝。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粘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扦插。分株。压条繁殖,尤以扦插繁殖为主。扦插繁殖:3月中、下旬从优良母株上选l~3年生未曾发芽的,而且节间短,枝粗在1~1.5cm的健壮枝条,剪成长30~50cm的插条,按行距50cm开沟,斜插入土三分之二,其余部分露出土外,填上压实,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扦插,可取半木质化的绿枝进行扦插。扦插后约1个月左右生根。培育1年即可移栽。亦可将插条用湿砂贮藏1个月,形成愈伤组织后再行扦插。分株繁殖:于2~3月进行分株栽种,定植按行株距(3~4)m×(3~4)m开穴栽种。栽种前要修剪,除去密枝或枯枝条,在树液未流动以前或展叶以前栽种为好。 田间管理 植株成活后进行松土、除草。在6月、7月各追施人粪尿或硫酸铵1次。栽种后要培养树冠形成无层形树形,或多主技自然开心树形,一般可在树干高50crn处定干,保留5~7个主枝,并可适当选用侧枝补空。树干定形后,每年要修剪,除去密枝、病虫枝及枯枝。疏势以轻剪为主。收秋果为主的,可在结果枝上短截留有2~3个芽,如果收夏果为主的则不宜短截。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炭疽病,可用1:1:200信波尔多液喷射。虫害有桑天牛。 【性状】 性状鉴 干燥的花序托呈倒圆锥形或类球形.长约2cm.直径1.5-2.Cm;表面淡黄棕色至暗棕色、青黑色有波状弯曲的纵棱线;顶端稍平截,中央有圆突形突起,基部渐狭,细小瘦果.有时壁的上部尚见枯萎的雄花。瘦果卵形或三棱状卵形.长1-2cm,淡黄色,外有宿萼包被。飞微,味甜、略酸。 以干燥、青黑色或暗棕色、无霉蛀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多存在于花托薄壁细胞内,直径10-17μm。②花被碎片的边缘可见单细胞非腺毛,长33-10μm,基部较粗,光瑞急尖;果柄基部非腺毛,长达330-450(-600)μm,壁增厚。③果皮薄壁细胞内含有草酸钙结晶,呈方形、长方形、菱形,直径约5μm。④导管细小,主要为螺纹导管。⑤乳汁管有时可见。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温水浴上加热15mm。取滤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在水浴上加温热5min,发生红棕色沉淀。 【化学成份】果实含有机酸类,其中有大量枸橼酸,并有少量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丙二酸(propane diacid),奎宁酸(quinic acid),莽草酸(shikimic acid)[1];还含 B族维生素[2]及无花果蛋白酶(ficin)[3],黄曲霉毒素(afla-toxin)B1、B2、G1、G2[4],γ-胡萝卜素(γ-carotene),叶黄素(lutein),堇黄质(violaxanthin)等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5];还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亮氨酸(leucine),蛋氨酸(methionine),丙氨酸(alanine)等氨基酸[6];并含寡肽如六肽(H-Ala-Val-Asp-Pro-Ile-Arg-OH),五肽(H-Leu-Tyr-Pro-Val-Lys-OH),三肽(H-Leu-Val-Arg-OH)[7],以及蛋白质脂肪、糖类及钙(Ca)、铁(Fe)等微量量元素[8]。<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