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苦;微温;有毒 【归经】大肠;胃经 【功能主治】泻下逐水;消肿散结;解蛇虫毒。主水肿;症瘕积聚;膨胀;大、小便不通;疔毒痈肿;湿疹;疥癣;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 体虚者忌服。 1.《纲目》:气虚人不可用之。 2.《本草经疏》:脾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法当补脾土为急,此药必不可轻用。如果元气壮实者,亦须暂施一、二剂,病已即去之。 【各家论述】 1.《纲目》:乌桕根,性沉而降,利水通肠,功胜大戟。一人病肿满气壮,令掘此根,捣烂,水煎服一碗,连行数行而病平。气虚人不可用之。此方出《太平圣惠方》,但不可多服尔。 2.《本草经疏》:乌桕木根皮,与巴豆、牵牛大略相似。入手、足阳明经,其主暴水症结积聚者,皆二经为病,苦能泄,辛能散,温能通行肠胃,则诸症无不除矣。 3.《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4.《生草药性备要》:治烂脚,癞,蛇伤,乳痈,酒顶,酒疯脚;治坐板癞,捣烂用盐少许坐,热又换。 5.《本草备要》:泻热毒,疗疔肿,解砒毒。 6.《医林纂要》:杀鱼虫毒。 7.《植物名实图考》:根:解水莽毒。 8.《分类草药性》:根:专治食积,消虚热,下虚气,消肿。 9.《岭南采药录》:治头风,脚气,横痃,便毒。 10.《南宁市药物志》:根为泻下峻药,并可催吐。 11.《唐本草》:主暴水症结积聚。 12.《日华子本草》:治头风,通大小便。 【摘录】《中华本草》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