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资讯网-百草资讯网! www.baicaozixun.com百草资讯网APP

百草资讯-中药材-中药大全-中药偏方-中医中药房

当前位置: 主页 > 药典 > 温病条辨 >

《温病条辨》原病篇(2)

时间:2011-11-25 09:01来源:未知 作者:中药库 点击:
4.热论篇曰: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出勿止。」 温者,暑之渐也。先夏至,春候也。春气温,阳气发越,阴精不足以承之,故为病温。后夏至,温盛为热,热盛则湿动,热与湿


4.热论篇曰: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出勿止。」

温者,暑之渐也。先夏至,春候也。春气温,阳气发越,阴精不足以承之,故为病温。后夏至,温盛为热,热盛则湿动,热与湿博而为暑也。「勿」者,禁止之词,勿止暑之汗,即「治暑之法」也。

5.刺志论曰: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此伤寒暑之辨也。经语分明如此,奈何世人悉以治寒法治温暑哉。

6.生气通天论曰: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暑中有火,性急而疏泄,故令人自汗。火与心同气相求,故善烦(烦从火从页,谓心气不宁而面若火烁也)。烦则喘喝者,火克金故喘,郁遏胸中清廓之气,故欲喝而呻之。其或邪不外张,而内藏于心则静,心主言,暑邪在心,虽静亦欲自言不休也。

7.论疾诊尺篇曰: 「尺肤热盛,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

此节以下,诊温病之法。

经之辨温病,分明如是,何世人悉为伤寒,而悉以伤寒足三阴经温法治之哉?张景岳作「类经」,割裂经文,蒙混成章,由未细心紬绎也。尺肤热甚,火烁精也。脉盛躁,精被火煎沸也。脉盛而滑,邪机向外也。

8.热病篇曰: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有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热病七日八日动喘而弦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骨髓,死不可治。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阳脉之极,虽云死征,较前阴阳俱静有差,此证犹可大剂急急救阴,亦有活者。盖已得汗而阳脉躁甚,邪强正弱,正尚能与邪争,若留得一分正气,便有一分生理,只在留之得法耳,至阴阳俱静,邪气深入,下焦阴分正无捍邪之意,直听邪之所为,不死何待)。脉盛躁,得汗静者生。热病不可刺者有九: 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大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欬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瘈瘲、齿噤齘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此节历叙热

病之死证,以禁人之刺,盖刺则必死也。然刺固不可,亦间有可药而愈者,盖刺法能泄能通,开热邪之闭塞最速,至于益阴以留阳,实刺法之所短,而汤药之所长也。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邪机尚浅在上焦,故取之诸阳,以泄其阳邪,阳气通,则汗随之,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阳盛则阴衰,泻阳则阴得安其位,故曰「实其阴」,泻阳之有余,即所以补阴之不足,故曰「补其不足」也(实其阴以补其不足,此一句实治温热之吃紧大纲,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其耗之未尽则生,尽则阳无留恋,必脱而死也。真能体味此理,则思过半矣。此论中治法实从此处入手)。身热甚而脉之阴阳皆静,脉证不应,阳证阴脉,故曰勿刺。

热病七八日,动喘而弦,喘为肺气实,弦为风火鼓荡,故浅刺手大指间,以泄肺热,肺之热痹开则汗出,大指间肺之少商穴也。

热证七八日,脉微小者,邪气深入下焦血分,逼血从小便出,故溲血。肾精告竭,阴液不得上潮,故口中干,脉至微小,不惟阴精竭,阳气亦从而竭矣,死象自明,倘脉实者可治,法详于后。<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