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资讯网-百草资讯网! www.baicaozixun.com百草资讯网APP

百草资讯-中药材-中药大全-中药偏方-中医中药房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偏方 >
  • [肝胆] 凉血退黄治蚕豆黄

    蚕豆黄又名胡豆黄,是一种以先天性红细胞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为基础的疾病,常由于吃了新鲜蚕豆而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 中医认为,蚕豆黄属黄疸范畴,多由湿热蕴蒸所致,治疗上宜凉血退黄,佐以补血止血,可用生地30克、白茅根30克、茵陈30克、当归6克...

  • [肝胆] 能护肝的单味中药

    丹参 能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加速纤维组织重吸收,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防止肝硬化的作用。 白芍 其提取物对D一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对抗作用,修复肝细胞。 当归 能减轻肝细胞变...

  • [肝胆] 治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害方

    治病毒性肝炎经验方:柴胡、白芍、山楂、陈皮各12克,茯苓、连翘各15克,板蓝根、薏苡仁各20克。(小儿用量酌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383例,临床治愈290例,好转75例,无效18例。 治药物性肝损害经验方:蒲公英、茵...

  • [肝胆] 扶正解毒散治乙肝

    方药组成:党参15克,苍白术各15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田基黄30克,豨莶草30克,黄芩10克,虎杖15克,板蓝根15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刺蒺藜12克,白芍12克,五味子15克,补骨脂15克,生甘草20克。上药研末,每服5克,每日3次,亦可装胶囊或制成水滴丸...

  • [肝胆] 垂盆草清热利湿退黄之妙用

    垂盆草,为景天科草本植物垂盆草的新鲜带花或干燥全草。生于山坡岩石上或栽培。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淡、微酸,凉。归肝、胆、小肠经。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用。适用于湿热黄疸(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 [肝胆] 治各种肝病性腹胀偏方【印会河】

    印会河简介: 1923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县,现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教材编审。印氏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善抓主症,疗效卓著,尤其对一些疑难病证的诊治有独到之处。 通讯地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邮码:10029 舒肝开肺汤【印会...

  • [肝胆] 北京名医治慢性肝炎(肝肾阴虚)方

    处方:北沙参、川楝子、何首乌、麦冬各15克,当归12克,生地、白芍、枸杞子各20克,木瓜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腰酸腿软,足跟痛,头晕目眩,耳聋耳鸣,失眠多...

  • [肝胆] 主治血清转氨酶升高 中药方

    五味降酶丸组成茵陈、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柴胡、枳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蒲公英、紫花地...

  • [肝胆] 肝炎患者的运动健身法

    急性肝炎患者一般在患病6个月 后才能完全恢复,而慢性肝炎则需要 更长的时间,这时进行一些轻微的运 动,有助于身体恢复健康。足趾屈伸锻炼。仰卧,两腿伸直。 足趾用力弯曲,足背绷直,足弓内收, 五趾并拢,然后足趾松开,伸展。两足 交替重复10-20次。足...

  • [肝胆] 治疗肝炎偏方

    茵陈3045克,水煎服,每日3次。 此方能迅速消退黄疸与退热,缩小肿大的肝脏,用来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短的3天可见效,疗程长的15天能见效。...

  • 首页
  • 上一页
  • 373
  • 374
  • 375
  • 376
  • 377
  • 378
  • 379
  • 380
  • 381
  • 382
  • 383
  • 下一页
  • 末页
  • 9239226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治疗咳嗽10方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

  • 佩兰叶治口臭方

    方一佩兰叶50克,水煎服或热水冲泡代茶饮。此方对因胃热引起的口臭、口苦久不能除者有...

  • 治牙痛 牙龈出血 磨牙方

    治牙龈出血方地骨皮150克,大黄炭90克,先加水1000毫升,浸泡2小时,加热至沸15 分钟...

  • 治疗牙痛含漱法三则

    含漱法是将药物含在口中,停留1-2分钟后吐出,一日数次,对治疗牙痛有明显疗效。含漱...

  • 治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用鸡血菜藤

    笔者于临床使用大剂量鸡血藤合加味牵正散,并施针灸疗法治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显著...

  • 中(成)药治疗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春季最为好发的疾病之一,以5-15岁的儿童最为多见,极易在幼儿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