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为珍贵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生精补髓、益血助阳、强筋健骨之效。为年老体弱者的高贵滋补品,多人丸散或泡酒服用。 来源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Gervus nippon Temminck和马鹿Cervus ela-phus L.的雄鹿未骨化的幼角。 1.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雄鹿有角,对生,每角具四叉,雌鹿无角。鼻端裸露部分不超过鼻孔间宽,眶下腺明显,呈裂缝状。耳大直立,颈细氏和胸部下方长有毛。尾端,臀部有一块明显的白斑。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腺体,是为蹠腺,主体狭尖,侧蹄小。雄鹿第二年开始牛角,又分叉,以后每年早脱换新角,增生一叉,至生四叉,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成一钝角,第二枝不明显,主干在其末端再分两小枝。冬毛厚密,呈棕灰色或棕黄色,四季均有白色梅花状斑点,夏季白斑不明显。栖息于针叶及阔叶的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现多为饲养。以青草、树叶、嫩芽、树皮、苔藓等为食。春秋季喜食盐;人工饲养可用麸皮、薯藤、豆类、青草、花生秧、骨粉盐等为饲料。 2.马鹿:为大型鹿的一种。身长2m余,重可达200kg。鼻端裸露。有眶下腺,腺孔呈裂缝状。耳大直立成圆锥形,颈长,颈下被毛较长,尾短,具软尾毛。四肢细长,蹄大,卵圆形,两侧蹄较长。雄鹿有角,角尖略向内弯呈“U”字形。第一、第二叉在眼睛上边,很发达,特称“眉叉”,其尖向上。角干相当长,角基隆起一圈,具粗糙的峭突。毛色均匀,冬毛厚密,棕灰色,嘴和下颌毛色棕黑,两颊较浅,眼上具稀疏刚毛。栖身于较大的混交林边。性机警,善奔跑,听觉、嗅觉灵敏,视觉稍钝。以草及树上幼嫩枝叶为食。喜食盐。群栖,经常三五成群活动。雄鹿平时独居,交配期雌雄同居。 产地与分布 梅花主要分布于东北,近年各省多有饲养。马鹿主产西北、西南及东北等地,也有少量饲养。 鉴别要点 1.梅花鹿茸与马茸:花茸与马茸主要区别,一是花茸黄毛而细嫩,马茸毛青灰而较粗疏。二是花茸因系家养,适时取茸,故多为“二杠”。马茸多为野生,猎捕时不一,故多为“三岔”、“四岔”或更多。三是花茸大挺圆而饱满,马茸则较扁圆。 2.梅花茸片与马茸片:花茸片较圆细,切面皮层薄亮,并可见黄绒毛,剖面蜂窝孔细密,具有粉片、蛋黄片、血片、蜡片等特征。而马茸片较粗大,切面皮层较厚,或偶见骨质,蜂窝孔较粗,多不具血片、蜡片等特征。 3.与伪品的区别:伪品茸片,切面外圈显骨质,蜂窝孔面窄,且气味淡薄(正品气微腥成)。可兹区别。 名典鉴别 ①梁·《名医别录》曰:“茸四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燥。”②宋·《图经本草》曰:“鹿茸并角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有山林处皆有之,四月角欲生时取其茸阴干;以形如小紫茄子者为上,或云茄子茸。太嫩血气尤未具,不若分歧如马鞍形者有力。”③寇宗奭曰:“茸,最难得不破及不出却血者。盖其力尽在血中,猎时多有损伤故也。此以如紫茄子者为上,名茄子茸,取其难得耳;然此太嫩,血气未具,其实力少。坚者又太老,惟长四五寸,形如分歧马鞍,茸头如玛瑙红玉,破之肌如朽木者最善。人亦将麇茸伪为之,不可不察。”④清·《本草求真》曰:“……故鹿茸又云能补督脉之真阳,麋茸能补督脉阴中之阳。不可不明为细辨耳。但鹿茸与麋,世罕能辨,大抵宜质粗壮,脑骨坚厚,毛色苍黧而杂白毛者为麋茸,形质差瘦,脑骨差薄,毛色黄泽而白毛者为鹿茸。麇、鹿虽分为二,然总不外填补精髓,坚强筋骨,长养气血,而为补肝滋肾之要药也。” 快速鉴别 1.梅花砍茸:即带脑骨的成架的茸,昔日以整架为名贵。多为“二杠”,二茸相距约三至四指。脑骨前端平齐|<< << < 1 2 3 > >> >>| <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