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为贵重药材之一。始载于《药性本草》。原名“蟾酥眉脂”,至宋·《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名。具有解毒消肿、通窍止痛之效。为治疗咽喉肿痛、疔毒、痈疽恶疮之要药,是配制六神丸、蟾酥丸、痧药丸等的主要原料。 来源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to gargarizans Gantor 和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1.中华大蟾蜍(又叫癞蛤蟆):体形似蛙而肥大,体长一般在lOcm以上。粗壮、头宽大于长,吻端圆。背黄棕褐色或黑绿色,满布乳黄色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腹面乳黄色,具棕色或黑色细花纹。眼后有一对椭圆形毒腺。雄性较小,无声囊。 2.黑蟾蜍:头部有黑色骨质棱,背部有黄棕色略带棕红色花纹;雄性有声囊。余同上种。 多穴居于泥土中、石下或草丛,冬季多在水底泥中。夜间或雨后常出来活动。 鉴别要点 鉴别蟾酥真品应掌握以下几点:一是外观表面紫棕色或棕色,平坦,半透明;二是折断面呈胶质状,光亮;三是滴水显乳白色;匹是鼻闻打喷嚏。 名典鉴别 ①梁·《名医别录》载:“蟾蜍生江湖池泽,五月五取东行者……”②陶弘景曰:“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③宋·寇宗奭曰:“眉间白汁,谓之蟾酥。以油单纸裹眉裂酥出纸上,阴干用。”④明·《本草蒙筌》载:“盾间白汁,仍名蟾酥。刺取之时,先防射目(沾之即瞎)。针穿桑叶遮隔,连刺凭射叶间。拌豆粉晒干,为外科要药。”⑤李时珍曰:“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干白,安置竹简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麻电……其汁不可入人目,令人赤肿盲。或以紫草汁洗点即消。”⑥清《·本草求真》载:“蟾酥即蟾蜍,眉间内有白汁者是也。蟾酥以单纸裹眉裂之,阴干用。” 快速鉴别 蟾酥多为扁圆形饼状或片状、棋子状。全体呈棕紫色、淡棕色或棕褐色。表面光滑平坦,有的具皱纹,质坚硬。团酥、棋子酥不易折断;断面显胶质状光亮。气微腥、嗅之即打喷嚏不止,味麻辣。品质以棕红色或紫黑色,半透明,光亮如胶者好。 掺伪品的鉴别:蟾酥常发现有用面粉、米粉、松香、蛋清等杂质,以增加重量。识别方法: 1.掺有面粉、米粉等,向阳光处照视明亮,可看出杂质,团蟾酥可从中剖开,验看有无杂质。 2.真品遇水显白色乳状液。 3.用锡纸包蟾酥少许,烧之溶为油状为真品;如冒烟,即掺有松香的伪劣品。 4.用舌舐蟾酥,舌端有持久性麻痹感;闻之打喷嚏不止为正品。 <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