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药子为少常用中药。始见于唐?《新修本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跌扑肿痛、毒蛇咬伤等病症。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头花干金藤)Stephania depharantha Hayata.的块根。 产地与分布 主产湖南、湖北、浙江。此外江西、江苏、福建、广西、广东亦有分布。 鉴别要点 鉴别白药子要点有三:一是为圆形或长圆形块片、表皮黄褐色、粗糙、具皱纹;二是切面白色、粉性,有许多不平圆点形成层环纹;三是质硬脆,味苦。 而同科植物千金藤的块片,形状极似上种,惟块片较上种大、质较坚实、粉性较大、余同上种。 名典鉴别 ①唐?苏恭曰:“白药子出原州。三月生苗,叶似苦苣。四月抽赤茎,长似葫芦蔓。六月开白花。八月结子,亦名瓜蒌,九月叶落枝折,采根洗切,日干,根皮黄色,名白药子。”②宋?苏颂曰:“今夔、施、合州、江西、黔南亦有之。江西出者,叶似乌桕,子如绿豆,至八月变成赤色,治马热方用之。”③《本草纲目》于附录中收载历代的白药。计有:“陈家白药”、“甘家白药”、“会州白药”等。 快速鉴别 为不规则圆形块片。大小不一,直径2.5~6cm,厚0.3~1cm。表面粗糙有皱纹,呈黄褐色,切面类白色,粉性大,有许多凹凸不平的圆点,形成一层层的环纹状。质硬而脆。无臭,味苦。
<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