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药材的潜在国际市场巨大 有这样一组数字令人神往。 香港贸易商近日发表了欧洲、美国及中国内地三大市场的中药市场状况报告,其中美国草药市场增长率最高。报告说,欧洲是草本药物销售额最高的地区,占全球草本植物药物市场的35%,2000年的总销售额达69亿美元,德国是全球草药市场最大的单一市场,平均有60%的人定期服用草本药物制成品。草本药物在美国的占有率虽不如欧洲,却是过去十年草药市场增长率最高的国家,现占全球草药市场的20%。现在,美国市场只有约30%的人定期服用草本药物或健康食品,市场潜力很大。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入世了,中国人眼界开阔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也许中药走入国际市场的路子应该更宽,前途更加光明。2001年,我国对非洲的中药出口976万美元,出口的绝对值不大,仅占全国中药出口总值的1.7%,但与1995年相比,中药对非洲的出口增长了82%。 然而,中药走入国际市场的道路上更多的是艰难。中药在走出国门之后,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中药的毒副作用被渲染得骇人听闻:“中草药肾病”这样一个充满着对中药的误解和贬低的词汇,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在国际医药界流传;像电影《刮痧》一样的故事在国外屡见不鲜……中药在走入国际市场的路途中的经历,值得我们思考。 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医药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医圣张仲景把中医药推上至高的顶峰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药的价值和功用不容置疑,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尽人皆知。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科技的进步在带给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改变,中医近乎抽象的理论难以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中医中药的地位在国内已经退居次席,何况走出国门。 让我们看一下这样一个例子:日本顺天堂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汉方医药企业,小柴胡汤是它的主打产品,给这个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很多临床医生和患者不懂得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看到中国医生将小柴胡汤应用于某几种疾病,然后照搬使用,药物的临床效果大打折扣,或者根本无效,甚至出现致人死亡的现象。一个国际性的大企业就这样破产了,留给人们的思考良多。其实,中医不仅讲究异病同治,更有同病异治的理论,没有了中医理论的指导使用中药,势必会失败。曾几何时,我们羡慕地谈论日本用现代技术制造出来的“现代化的制剂”,然而现在回头去看,所谓的东洋医药存在着许多弊端,不仅不能替代西药,反而失去了中药本来的特性。 目前,有人甚至认为,中药提炼制剂化后的某些中成药,不可以看作是中药,而是更像产生了一种新的“西药”,而这种“西药”又不及正宗西药那样功效确实。 与国际接轨,实现标准化并非易事 为了适应国际医药市场“标准化”的规则,2002年4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正式颁布,这规范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仅仅有了这样的规范,中药材和中药制剂仍然难以“整齐划一”,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如果审视一下现行药典就会发现,中药药典一般仅收载部分中药材品种的炮制方法,而各省、市和地区又有各自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不同,造成质量标准的不规范成为必然。入们当然会想到,何不对中药传统炮制方法进行必要的筛选、优化,确定适合批量生产的最佳炮制方法,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工艺技术参数,制定饮片生产设备技术标准,并据此对其进行技术监督、检测和产品质量认证,逐步使中药饮片的生产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但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中药材因为产地不同,炮制方法不同显示着不同的药效,是中药的特色之一,这种特色本身就已经决定了对于炮制方法难以建立“死”规定。 其次,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应该具有较高起点,但受基础水平的制约,有很多品种的成分只能说清楚类别成分的某些部分,难以做出更精确的化学分析,即使做到这一水准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一个方剂<中医中药坊,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