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中药走出国门的访谈 我们发现国外的市场很大 记:你们两家企业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尝试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的“先行军”,且已经通过了关国FDA新药临床前评审,批准你们的产品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IND阶段。请问,你们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迈出这一步的?过程顺利吗? 郭:从1994年我公司建立初期起,阎希军总裁就确定了“基础市场在国内,目标市场在国外”的战略方针。因而在1996年科技部会同中医药管理局启动的“中药现代化”项目中,从全国选择几个代表性的中药品种(处方相对简单、制剂工艺先进、质量稳定可控、疗效确切并得到医学界认可),帮助企业推向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医药主流市场。这一举措与阎总裁的想法不谋而合,因而我们倾注了极大热情开始中药国际化的艰难历程。另外,我们发现“洋中药”进入中国的很多,价格昂贵且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更加促使我们去思考国内国外市场的情况。中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现代化研究方面却比不上日本等国,甚至欧美一些制药机构已开始着手中药方面的研究,国内市场有限且竞争激烈,而国际市场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对中药的需求年年上涨,因此,我们认为中药必须走出国门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可以说,我们是国内第一家闯路的,走过一些弯路,走得相对艰难。当时的情形是科技部选了一些企业的项目与国外开始接触,但很多企业畏难退缩了,我们坚持了下来。 高:上海杏灵药业科技公司的前身是上海中药研究所及其制药厂,也就是说,我们的企业是由一群搞中药科研的人办起来的。在银杏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大家都想实实在在地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做些事情。我们做得比较规范,过程也较顺利。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外的市场很大。 没必要把欧美市场神秘化 记:就贵企业的经验来看,您认为走出去的关键是什么? 郭:要想走出去,先要跨过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或者说是FDA的门槛,而这个门槛相对我国传统的中药企业而言是较高的,对产品本身的科技含量、质量控制、疗效等有较高的要求。尤其国外对中药的有关申报体系,都是以西药为标准进行的。当然,机会还是有的,没必要把欧美市场神秘化,走出国门的关键就是要符合人家的有关法规要求。 高:应该说,我们的产品虽然获得国际专利申请和中美等国发明专利授权,但只是敲开了国际市场的门,还未真正走出去。我个人也认为虽然获准进入IND阶段,但关键还是看产品是否在国外有市场。银杏制剂最早由德国人研究,在美国作为食品补充剂应用,每年大约有1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这是我们的产品(银杏灵)进入美国市场的基础。但作为药品准入,对产品质量和技术要求还是很高的。当然,我们有信心在同类产品中领先。可以说,进入国外市场的关键是市场有需求和产品好。 IND临床试验费用不低 记:通过IND意味着具有了临床试验的资格。据悉在美国做临床费用很高,贵企业在这方面进展如何呢?对于这项研究的巨大费用,您认为风险大吗?值得吗? 郭:是的,在美国做临床试验要求至少2000例,每例以1万美元计,共需2000万美元,即1.7亿元人民币左右。也可以在中国做,只要符合美国临床研究的有关要求,有合适的对照物即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复方丹参滴丸是在国内已经上市的药物,国家没有相关的法规和程序再次批准进行临床试验。因此,虽然我们是1998年获准进入IND的,但至今仍未展开工作。对这项工作,我们不敢说一定会成功,如第一个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中国人失败了,但后来人还是继续投以热情去参与并获得成功,因此,这项工作还是很值得去做。对我们自身而言,企业在与国外的接触中提高了人才、产品、管理等素质,增强了竞争力和知名度,蓄积了竞争的实力。对国内市场而言,通过我们的探索为中药企业走出国门积累了实战经验,唤醒了国际化意识,因此是值得的。<中医中药坊,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