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物技术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 知识产权风险。目前上市公司开发的15种基因工程药品中,3/4以上为仿制,一方面部分产品的专利已接近保护期限,保护期结束意味着极度市场竞争(2002-2004年将较为集中),另一方面这些药品还有专利的真实性嫌疑,这一问题在我国加入WTO后更加突出。 产品开发风险,我国生物药品的审批十分严格,许多上市公司的投资计划一拖再拖(如通化东宝的人胰岛素项目比计划延迟3年投产,进入市场时间更晚),造成被动局面; 市场价格风险。国家从2000年7月起,在保持实际出厂价的基础上,大幅降低干扰素。单峰纯长效胰岛素等产品的零售价,长远看对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企业来说是有利的,可以通过扩大销量增加盈利,但对生物制药企业的2000、2001年业绩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将加速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使资源快速向优势企业整台。 市场拓展风险。药品尤其是生物药品(大多属于处方药)的销售及广告活动在代国受到严格的管制,销售渠道单一,生物药品的销售人才也十分缺乏,一些销售能力薄弱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非制药类公司在介入后,往往无法打开市场,最后又被迫退出。注意到入世后国内企业将被迫与国际大药厂发生正面竞争,而历史上1995年的维生素C国际市场价格暴跌,曾经使国内的众多企业生存都成了问题(包括当时国内最大的药厂之———东北制药总厂等),可以说,即便是与几年前大打价格战、广告战的彩电、冰箱等企业相比,国内大部分药厂也还远没有形成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目前,国家政策上已经明确向20-50亿元以上年销售额的大型制药集团倾斜,三九集团、太极集团、复星集团等一批集团已经分别在证券市场上直接、间接控制了3家以上的医药企业,类似的兼并重组在近几年会逐渐达到高峰,优势企业在经营上的“哑铃型”特征(一手抓研究开发,一手抓市场营销)将更为突出,最终形成一批能够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航空母舰。 <中医中药坊,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