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1到2000年,在德国的魁茨江中医院共被检查了1634种中药材,总合格率为12%;2000年时合格率为37%,2001年检查290多种,合格率为13%。 对这一点,赵新先也有同样感受。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向日本市场进军的风风雨雨中,最薄弱的环节可能就属原料。而原料的最薄弱之处在于药材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国外对此非常在意,一次不合格可能招致全面封杀。 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差异及利益冲突,也导致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困难重重。陈立新说,中医学在西方还属于非主流医学,是替代医学,目前在德国,西医仍是主流医学。中医在德国传播的主要障碍有两个,一是医疗保险制度,这项制度有一些细目,必须进入到此细目的才能享受医疗保险费用。目前,有部分医疗保险公司已将针灸纳入了付保项目。最主要的障碍还是经济和医药市场方面的原因,如果针灸能放开,今后中药中成药也有可能放开,这样每年将会挤占9亿欧元的西药市场。 据陈介绍,2000年7月时德国曾对中医能否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进行过激烈争论,但结果仍是没有纳入医疗保险。针灸收费相对于当地的医疗收费仍是较低的,一些私人医保公司开始鼓励病人采用它,以降低保费。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是两位老总都认为,中医药目前面临很大的机遇,全球中药市场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中药在全球市场占5%左右的份额,而且很大一部分是以原材料形式出口,所以中药在国际市场潜力很大。 政策层面也有好的因素,国外对传统药检法规有所松动。据陈立新介绍,欧洲在2000年时颁布一个草案,规定对中药如果在欧洲有15年以上的使用历史,及满足其他一些条件后,就可以进入欧洲市场。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松动大作文章。 从总的趋势看,中医的前景是不错的。世界正在启动传统医学,世界贸易组织高级官员曾说要把传统医学作为知识产权协议有关会议的主题,中国应该在这方面做点文章,使中医药相关知识成为WTO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 海外中医药企业的希望 中国医药企业如何在海外发展?赵新先的看法是:一、海外发展中医要集团化,但集团化的含义是由企业来做,而不是像目前这样,大多由政府、个人、院校来做。只有企业做才是产业化方式。第二是选择连锁化这种最佳的经营模式和方式。第三就是要服务化。千万不要把药作为主要方式。以为健康服务作为主要方式,门槛很低,也容易被市场接受。第四点是个性化,要有自己的特色。 陈立新认为,中国中医药市场对外放开后,应考虑如何合理使用技术壁垒保护中医药。 第二提高我们产品的竞争力。要注意提高中药材质量。另外,要注意统一步调,杜绝内耗,共同发展。一个药品,大家互相降价,造成自身损失。在国外开办医院方面,大家也不要互相不良竞争,给外国人可乘之机,这家价格高,他谈着谈着不谈了,找另外一家中国医院合作。 再者,注重文化渗透。要想让外国人完完全全理解中医是很难的,中医是与很多文化联系在一起的。目前在德国的一些大学如海德堡大学已开设了一些中医课程及一些道教课程,这是个好苗头。 加强高等交流。一些德国的中医药会议,都是德国人在讲,很少有中国人参加。他们说针灸不好或者中医药不好,到底是针灸不好还是他们没有掌握此项技术?没有中国人出来讲。所以我们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会技术,懂交流。 摘自:慧聪医药商务网 <中医中药坊,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