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名称:槟榔
类别:驱虫药 拼音:BING LANG 拉丁:Semen Arecae 别名: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大腹子、大腹槟榔、槟榔子、槟榔玉、青仔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疤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栽培要点:喜温暖湿润的热代气候,不耐寒,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28C,当温度降到16C时,有落叶现象,5C时受到冻害。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用种子繁殖。 产地:海南岛、福建、云南 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地道沿革:始载于李当之《药录》。《名医别录》云:“疗寸白,生南海”。《本草经集注》云:“出交州者,形小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味涩。”《本草图经》云:“槟榔生南海”,今岭外川郡皆有之。”《本草品汇精要》云:道地广州。” 性味归经:温;苦、辛;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驱虫消积,降气,行水。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杀虫60~120g);或入丸、散。 禁忌:气虚下陷及脾虚便溏者禁服。 <<中医中药坊,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