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丸用于久气痢不止,或愈或剧。
黄连丸--《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处方】黄连30克,茯苓60克,阿胶30克(炙)。 【制法】先捣黄连、茯苓为末,调阿胶为丸,晒干。 【功能主治】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燥烦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渐加至60丸。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处方】黄连 吴茱萸 【制法】上二味各等分,同炒令紫,色不得过黑,去茱萸,只以黄连一味软饭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下30~50丸,每日二服;更以胃风汤煎,如法吞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处方】黄连4两,黄柏3两,阿胶(炙)1两,栀子1两,蒲黄1两,当归1两半,黄芩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破血止痢。主治产后赤白下痢,腹中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60丸,以饮送下,日3次,夜1次。 【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张文仲方》,名见《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黄连(去须)1两1分,艾叶(炒)3分,升麻3分,防风(去叉)半两,朴消2两,大黄(锉,炒)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齆鼻。 【用法用量】每服3-5丸,食后临卧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别名】黄连阿胶丸、阿胶丸、小黄连阿胶丸 【处方】黄连1两,茯苓2两,阿胶1两(炙)。 【制法】先捣黄连、茯苓为末,以少许水溶阿胶为丸,众手丸之,晒干。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及肺热咯血,诸疳热泻。 【用法用量】黄连阿胶丸(《局方》卷六)、阿胶丸(《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庄氏家传》)、小黄连阿胶丸(《得效》卷十二)。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别名】羚羊角丸 【处方】黄连2两半,黄柏1两半,羚羊角半两,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一切热痢及休息痢,日夜频并;兼治下血黑如鸡肝色,或蛊痢腹中痛.有脓血下者。 【用法用量】羚羊角丸(《准绳·类方》卷六)。 【摘录】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传信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黄连1两(去须),栝楼根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知母3分,茯神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实热,多渴心烦;时气烦热口干,头目昏痛;食已如饥,肌肉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粥饮送下;或牛乳汁送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黄连(去须)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苦参(锉)1两,防风(去芦头)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川升麻1两,牛蒡子(微炒)1两,木通(锉)1两,秦艽(去苗)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中医中药坊,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