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资讯网-百草资讯网! www.baicaozixun.com百草资讯网APP

百草资讯-中药材-中药大全-中药偏方-中医中药房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药偏方 > 儿科 >

小儿“夜啼”外治有招

时间:2012-03-14 10:05来源:未知 作者:中药库 点击:
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幼小婴儿。突出表现为白天如常,人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故民间俗呼之为夜啼郎。中医认为,小儿夜啼有习惯性和病态反应的不同,病态反应多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至于婴儿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而夜啼,以及

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幼小婴儿。突出表现为白天如常,人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故民间俗呼之为“夜啼郎”。中医认为,小儿夜啼有习惯性和病态反应的不同,病态反应多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至于婴儿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而夜啼,以及伤乳、发热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啼哭者,则另当别论。婴幼儿夜啼的内服药物治疗多有不便,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正确选用外治法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一、脾脏虚寒:啼哭时哭声低弱,睡喜倦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唇舌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治宜温脾散寒,常用方为乌药散(乌药、良姜、白芍、香附)。外治法可选:(1)热熨法:干姜、小茴香各等份,研粗末,放锅内炒热,用纱布包裹,乘热从胃脘熨至小腹,冷则易之。注意温度,防止烫伤。可多次反复使用。(2)贴脐法: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晚临睡前取少许,用温水调成糊状,涂满脐眼,以胶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天。

二、心经积热:啼哭之声响亮,见灯火加剧,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较红紫。外治法可用敷涌泉法:吴茱萸、栀子各5克,共研细末,鸡蛋1个,取其蛋清,将药末调制成2个药饼,于晚间睡前敷双足涌泉穴,以布带包扎或用胶布固定,次晨除去。如未效,可继续使用。

三、暴受惊恐:夜间突发啼哭,似见异物状,哭声不已,精神不安,睡中时作惊惕,面色青灰,脉来急数。治宜镇惊安神。外治法可用:朱砂、铅粉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取6克,用蛋清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2—3天。可镇静安神。

还有一些外治验方,用于小儿夜啼也较为适宜:(1)五倍子30克,研极细末。每晚取适量药末,用小儿自己的唾液调成糊状,再涂在患儿脐孔中,外以胶布贴紧,翌晨去掉。(2)吴茱萸10克,研极细末,每晚睡前用蛋清调成2个小饼,敷于两足心,外用布带束之,晨起除去。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成糊状,放在伤湿止痛膏中心、外贴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每晚1次,连续2-3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脾胃虚寒及脏热心烦所致的夜啼。(3)飞朱砂3克,白芨1块。先将白芨一端切平,次将朱砂放粗瓷碗底上,滴清水数滴,以白芨平面将来砂磨成糊状备用。每晚睡前用新羊毫笔蘸朱砂糊涂于患儿鸠尾穴(俗称心窝处)及两手心和两足心。(4)生枣仁10克,捣碎,置伤湿止痛膏中心,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2-3天。可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夜啼。

要注意夜啼儿的预防和护理。尽量保持居室安静,调节室温,避免受凉;乳母注意保养,饮食少吃辛辣厚味及不易消化之食物;脾寒夜啼者要保暖,心热夜啼者勿过暖,惊恐夜啼者要安静。

<中医中药房,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yzyf.cn www.baicaozixun.com>>(责任编辑:中药资讯)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儿童遗尿按摩法

    儿童遗尿,中医认为大多由于先天肾气不足,下元虚寒,膀胱失约,和脾肺气虚,无权约束...

  • 小儿咳喘 外治可愈

    应月盐炒四子(苏子、白芥子、五味子、莱菔子)熨背治疗小儿咳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